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1.1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6页 |
1.2 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1.4 资本保全理论 | 第18-19页 |
2 HY集团的基本情况和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 第19-26页 |
2.1 HY集团简介 | 第19页 |
2.2 HY集团经营状况 | 第19-22页 |
2.3 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 第22-26页 |
2.3.1 审计机构设置及职责 | 第22-23页 |
2.3.2 审计的依据及制度 | 第23-24页 |
2.3.3 审计的流程及方法 | 第24-26页 |
3 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3.1 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3.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 | 第26页 |
3.1.2 制定的经济效益审计计划不合理 | 第26-27页 |
3.1.3 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 第27-28页 |
3.1.4 审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不够 | 第28页 |
3.1.5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不全面 | 第28-30页 |
3.2 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3.2.1 尚未设立独立的经济效益审计机构 | 第30页 |
3.2.2 审计计划没有关注集团重大风险领域 | 第30-31页 |
3.2.3 尚未全面实施审计电算化 | 第31-32页 |
3.2.4 缺乏审计人员选培机制 | 第32页 |
3.2.5 尚未建立统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4 完善HY集团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 第34-41页 |
4.1 设立独立的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组 | 第34页 |
4.2 提高审计计划和方案的科学性 | 第34-36页 |
4.2.1 审计计划制定要重视重大风险领域 | 第34-35页 |
4.2.2 审计方案体现集团价值增加 | 第35-36页 |
4.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 第36-38页 |
4.3.1 完善审计人员选拔制度 | 第36页 |
4.3.2 健全审计人员培养制度 | 第36-37页 |
4.3.3 完善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 | 第37-38页 |
4.4 不断完善审计方法和手段 | 第38-39页 |
4.5 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体系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