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4页
        1.1.1 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5-19页
        1.1.2 微处理器热量控制技术的发展第19-22页
        1.1.3 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量管理面临的挑战第22-24页
    1.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 论文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第27-49页
    2.1 三维集成电路技术第27-31页
        2.1.1 三维堆叠存储器第27-29页
        2.1.2 三维堆叠图像传感器第29-30页
        2.1.3 三维堆叠微处理器第30-31页
    2.2 微处理器热量和温度评估技术第31-34页
        2.2.1 基于热量传感器的评估机制第31-32页
        2.2.2 基于热力模型的评估机制第32-34页
    2.3 微处理器热量管理机制第34-38页
        2.3.1 微体系结构级热量管理机制第34-37页
        2.3.2 系统级热量管理机制第37-38页
    2.4 微处理器散热冷却技术第38-43页
        2.4.1 空气散热技术第39页
        2.4.2 碳纳米管散热技术第39-41页
        2.4.3 喷射冷却技术第41页
        2.4.4 热电效应散热技术第41-42页
        2.4.5 微通道液体冷却技术第42-43页
    2.5 微处理器任务分配技术第43-44页
    2.6 微处理器布局规划技术第44-48页
    2.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量模型第49-67页
    3.1 热量模型与热传导分析第49-53页
        3.1.1 固体热量模型分析第49-52页
        3.1.2 液体热量模型分析第52-53页
    3.2 微处理器热量模型第53-56页
        3.2.1 基于解析表达式的热量模型第53-54页
        3.2.2 紧凑热量模型第54-55页
        3.2.3 基于网格的热量模型第55-56页
    3.3 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热量模型TM-3DICool第56-62页
        3.3.1 三维热量模型第57-58页
        3.3.2 离散化固体和液体热量传导模型第58-61页
        3.3.3 三维热量模型TM-3DICool工作过程第61-62页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优化任务分配技术第67-85页
    4.1 任务程序功耗特性分析第67-71页
        4.1.1 最高功耗、平均功耗与“99%”功耗第67-68页
        4.1.2 SPEC程序集功耗特性分析第68-71页
    4.2 基于模拟退火的三维热优化任务分配技术TASA-3DICool第71-74页
        4.2.1 随机任务分配和最冷策略任务分配第71-72页
        4.2.2 基于模拟退火的热优化任务分配技术TASA-3DICool第72-74页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4-84页
        4.3.1 实验设置第74-75页
        4.3.2 实验结果分析第75-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优化布局规划技术第85-111页
    5.1 三维微处理器热优化布局规划技术第85-90页
        5.1.1 热导向规整布局规划技术第85-87页
        5.1.2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热优化布局规划技术第87-88页
        5.1.3 模拟退火热优化布局规划技术第88-90页
    5.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热优化布局规划技术FPPSO-3DICool第90-93页
        5.2.1 初始化阶段第91-92页
        5.2.2 优化阶段第92-93页
    5.3 实验和结果分析第93-109页
        5.3.1 实验设置第93-94页
        5.3.2 实验结果分析第94-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11-115页
    6.1 工作总结第111页
    6.2 未来研究方向第11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7-12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纠删码的分布式容错存储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CPU&GPU融合式异构众核处理器的程序特征分析和性能功耗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