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南京北郊PM2.5化学组分及生物质燃烧影响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9-11页
    1.2 国内外进展第11-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第16-20页
    2.1 采样地点与时间第16页
    2.2 仪器设备及样品采集第16-17页
        2.2.1 采样设备第16页
        2.2.2 滤膜第16页
        2.2.3 采样过程第16-17页
    2.3 样品分析第17-19页
        2.3.1 碳质组分的测定第17页
        2.3.2 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第17-18页
        2.3.3 三种糖类化合物的测定第18-19页
    2.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4.1 二次有机碳的估算方法第19页
        2.4.2 后向轨迹模型第19页
        2.4.3 潜在污染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第19-20页
第三章 南京北郊气溶胶碳组分污染特征第20-32页
    3.1 碳质组分浓度特征第20-26页
        3.1.1 碳质组分浓度水平第20-22页
        3.1.2 碳质组分季节变化特征第22-26页
    3.2 有机碳、元素碳相关性分析及二次有机碳估算第26-28页
        3.2.1 有机碳、元素碳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3.2.2 二次有机碳的估算第27-28页
    3.3 后向轨迹分析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南京北郊气溶胶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32-43页
    4.1 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特征第32-36页
        4.1.1 水溶性离子的酸度第32-33页
        4.1.2 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3-36页
    4.2 水溶性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6-40页
    4.3 NO_3~-与SO_4~(2-)比值分析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生物质燃烧与南京北郊碳质气溶胶的关系第43-53页
    5.1 气溶胶碳组分和三种糖类浓度特征第43-50页
        5.1.1 碳质气溶胶和三种糖类浓度水平第43-44页
        5.1.2 三种糖类浓度季节变化特征第44-48页
        5.1.3 左旋葡聚糖与碳组分相关性分析第48-50页
    5.2 生物质燃烧后向轨迹分析第50-51页
    5.3 生物质燃烧对南京北郊碳质气溶胶的贡献量第51-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6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54页
    6.3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6页
个人简介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捕集CO2性能研究
下一篇:南京北郊气溶胶数浓度分布与人体内粒子沉积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