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核心概念 | 第12-14页 |
(一) 新型城镇化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政府职能基本涵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一) 西方关于城市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理论 | 第14页 |
(二) 国内城镇化与区级政府职能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对涉农区级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挑战 | 第17-22页 |
一、涉农区级政府与县级、市主城区政府职能的比较 | 第17-18页 |
(一) 与县级政府的比较 | 第17页 |
(二) 与市主城区政府相比 | 第17-18页 |
二、城镇化进程中涉农区级政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第18-20页 |
(一) 基层城镇化的执行者 | 第18-19页 |
(二) 城镇公共服务提供者 | 第19页 |
(三) 区域城镇化规划者 | 第19-20页 |
(四) 城乡经济发展推动者 | 第20页 |
三、城镇化对涉农区级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 第20-22页 |
(一) 面临着任务重、责任大的考验 | 第20页 |
(二) 面临农村转移人口增加带来的城镇管理难题 | 第20-21页 |
(三) 面临基层政府“财政三角困局” | 第21页 |
(四) 面临基层现行的人事体制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苏北S区在新型城镇化中转变政府职能的探索 | 第22-31页 |
一、苏北S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一) S区概况 | 第22页 |
(二) S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的特点 | 第22页 |
(三) 城镇化探索的主要做法 | 第22-23页 |
二、S区新型城镇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 | 第23-31页 |
(一) 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 第23-25页 |
(二) 不断优化经济职能,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 第25-26页 |
(三) 强化生态职能,从重工业经济向发展生态经济转变 | 第26-29页 |
(四)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转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S区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1-34页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一) 共性问题 | 第31-32页 |
(二) 个性问题 | 第32页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一) 管理体制不顺畅 | 第32-33页 |
(二) 职能定位不清 | 第33页 |
(三) 考核追究不力 | 第33页 |
(四) 创新改革力度不够 | 第33-34页 |
第五章 适应新型城镇化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 | 第34-45页 |
一、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实现粗放式到精明式增长转变 | 第34-36页 |
(一) 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 | 第34-35页 |
(二) 突出示范带动 | 第35页 |
(三)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 | 第35页 |
(四) 分类推动新农村建设 | 第35-36页 |
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形成多元主体互动的治理格局 | 第36-37页 |
(一) 培育社会力量,补齐发展短板 | 第36页 |
(二)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注重基层文化传扬 | 第36页 |
(三) 创建“智慧城市”,构建互动平台 | 第36-37页 |
(四) 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社区治理 | 第37页 |
(五) 凝聚强大合力,推进扶贫开发 | 第37页 |
三、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打造务实高效型政府 | 第37-39页 |
(一) 精简合并机构 | 第37-38页 |
(二) 分类设置机构 | 第38页 |
(三) 加快建立与上下级权限争议的协调机制 | 第38页 |
(四) 提高政府效能,谨防“文山会海”返潮 | 第38-39页 |
四、减少行政干预,建设有限有为法治政府 | 第39-42页 |
(一) 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 第39-40页 |
(二) 创新制度保障 | 第40-41页 |
(三)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权限边界 | 第41-42页 |
五、加强督查考核问责,构建政府职能转变的评估体系 | 第42-45页 |
(一) 优化目标考核引导 | 第42页 |
(二) 开展全方位监督 | 第42-43页 |
(三) 建构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 | 第43页 |
(四) 用好容错免责机制 | 第43-44页 |
(五) 建立职能转变评估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