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警民关系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1 警民关系 | 第17-18页 |
2.1.2 和谐警民关系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与目的 | 第23-26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3.1.2 和谐警民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6页 |
3.2 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26-31页 |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2.2 警民关系测评指标的分析 | 第26-27页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第4章 影响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1-43页 |
4.1 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采取的举措 | 第31-36页 |
4.1.1 加强和谐民警素质教育和警民关系重要性的教育 | 第31-32页 |
4.1.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第32-33页 |
4.1.3 加强社会治理来提升群众安全感 | 第33-35页 |
4.1.4 努力满足群众的安全感需求 | 第35-36页 |
4.2 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8页 |
4.2.1 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4.2.2 警民之间的互动协作仍显不足 | 第37页 |
4.2.3 警务工作缺少相关信息化 | 第37-38页 |
4.2.4 基层的警民关系舆论危机多发 | 第38页 |
4.3 影响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 第38-43页 |
4.3.1 行政干预及警务活动不规范 | 第38-39页 |
4.3.2 执法理念的偏差 | 第39-40页 |
4.3.3 有效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的缺失 | 第40-42页 |
4.3.4 社会转型所衍生的社会矛盾 | 第42-43页 |
第5章 提升沈阳市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路径对策 | 第43-53页 |
5.1 提高民警的自身素质 | 第43-45页 |
5.1.1 强化能力培训 | 第43-44页 |
5.1.2 突出规范管理 | 第44页 |
5.1.3 推动主体建设 | 第44-45页 |
5.1.4 加强改革创新 | 第45页 |
5.2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 | 第45-47页 |
5.2.1 推行警务公开 | 第45-46页 |
5.2.2 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督参与机制 | 第46-47页 |
5.3 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 第47-49页 |
5.3.1 增强正面形象宣传 | 第47-48页 |
5.3.2 加大法制建设力度 | 第48页 |
5.3.3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 第48-49页 |
5.4 推进警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 第49-53页 |
5.4.1 拓展警务信息公开载体渠道 | 第49-50页 |
5.4.2 建立信息公开运行机制 | 第50-51页 |
5.4.3 加强网络警务建设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一: 沈阳市公安局警民关系社会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