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Mn(Ⅱ)对土壤氧化锰矿物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1页
    1.1 土壤中氧化锰矿物的类型第15-18页
    1.2 土壤中几种常见氧化锰矿物的研究进展第18-27页
        1.2.1 水钠锰矿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2 钙锰矿研究进展第21-24页
        1.2.3 锰钾矿研究进展第24页
        1.2.4 六方水锰矿研究进展第24-27页
    1.3 氧化锰矿物的转化以及影响因素第27-28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31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31-34页
    2.1 去离子水及试剂第31页
    2.2 氧化锰矿物的制备第31页
    2.3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1页
    2.4 元素组成与锰平均氧化度(MnAOS)第31页
    2.5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第31-32页
    2.6 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第32页
    2.7 比表面积(SSA)第32页
    2.8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第32页
    2.9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2-33页
    2.10 X射线吸收光谱(XAS)第33页
    2.11 矿物转化实验第33-34页
第三章 Mn(Ⅱ)与六方水钠锰矿的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了水钠锰矿的层对称型第34-54页
    3.1 前言第34-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2.1 六方水钠锰矿和标准样品的合成第36-37页
        3.2.2 六方水钠锰矿的转化第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9页
        3.3.1 物理化学性质第37-38页
        3.3.2 水羟锰矿层对称型由六方向正交转化的XRD分析第38-40页
        3.3.3 酸性水钠锰矿层对称型由六方向正交转化的XRD分析第40-41页
        3.3.4 MnK边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第41-45页
        3.3.5 TEM和HRTEM图谱分析第45页
        3.3.6 Mn(Ⅱ)浓度、pH和O_2的影响第45-49页
    3.4 讨论第49-52页
        3.4.1 Mn(Ⅱ)浓度和pH的影响第49-51页
        3.4.2 颗粒尺寸的影响第51页
        3.4.3 水钠锰矿的六方和正交层对称型之间的可逆转化第51-52页
    3.5 环境意义第52-54页
第四章 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向钙锰矿的转化:锰平均氧化度和层间离子的影响第54-68页
    4.1 前言第54-5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4.2.1 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的合成第55页
        4.2.2 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向钙锰矿转化第55-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4.3.1 合成的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的表征第56-60页
            4.3.1.1 XRD分析第56-57页
            4.3.1.2 化学组成和锰平均氧化度分析第57-58页
            4.3.1.3 HRTEM图谱分析第58-59页
            4.3.1.4 FTIR分析第59-60页
        4.3.2 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向布塞尔矿和钙锰矿的转化第60-64页
            4.3.2.1 XRD、化学组成和锰平均氧化度分析第60-62页
            4.3.2.2 HRTEM图谱分析第62-64页
            4.3.2.3 FTIR分析第64页
    4.4 讨论第64-67页
        4.4.1 层间离子Na~+和K~+对层状锰氧化物向隧道结构转化的影响第64-65页
        4.4.2 MnAOS在c轴无序H型水钠锰矿向钙锰矿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第65-67页
    4.5 结论第67-68页
第五章 Mn(Ⅱ)还原锰钾矿转化成水锰矿第68-88页
    5.1 前言第6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5.2.1 含Na锰钾矿和标准样品的合成第68-69页
        5.2.2 含Na锰钾矿的转化实验第69-70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0-87页
        5.3.1 含Na锰钾矿在pH7对Mn(Ⅱ)的等温吸附第70-76页
            5.3.1.1 上清液中Mn(Ⅱ)去除量分析第70页
            5.3.1.2 反应产物的粉晶XRD分析第70-71页
            5.3.1.3 反应产物的FTIR分析第71-72页
            5.3.1.4 反应产物的XAS分析第72-76页
        5.3.2 结晶度较强含Na锰钾矿(通N_2)加入20mMMn~(2+)后维持pH7不同时间结果分析第76-84页
            5.3.2.1 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粉晶XRD分析第76-77页
            5.3.2.2 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FTIR分析第77-78页
            5.3.2.3 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XAS分析第78-81页
            5.3.2.4 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HRTEM分析第81-84页
        5.3.3 结晶度较强含Na锰钾矿(不通N_2)加入20mM Mn~(2+)后维持pH7不同时间结果分析第84-85页
        5.3.4 结晶度较弱含Na锰钾矿(通N_2)加入20mM Mn~(2+)后维持pH7不同时间结果分析第85-86页
        5.3.5 锰钾矿在上述三种条件下反应不同时间的上清液中Mn~(2+)的含量变化第86-87页
    5.4 结论第87-88页
第六章 六方水锰矿通过歧化反应向水钠锰矿转化第88-107页
    6.1 前言第88-89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9-90页
        6.2.1 六方水锰矿和标准样品的合成第89页
        6.2.2 六方水锰矿的转化实验第89-90页
    6.3 结果分析第90-102页
        6.3.1 六方水锰矿的基本性质表征第90-92页
        6.3.2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六方水锰矿的稳定性第92-93页
        6.3.3 六方水锰矿在酸性条件下的转化第93-99页
            6.3.3.1 转化中间产物XRD分析第95页
            6.3.3.2 转化中间产物TEM/HRTEM/ED分析第95-97页
            6.3.3.3 转化中间产物XAS分析第97-99页
        6.3.4 六方水锰矿在酸性恒定pH条件下的转化第99-102页
    6.4 讨论第102-106页
        6.4.1 热力学分析第102-104页
        6.4.2 六方水锰矿与黑锰矿和水锰矿的转化比较第104-106页
    6.5 环境意义第106-107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107-109页
    7.1 主要结论第107-108页
    7.2 创新点第108页
    7.3 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234-陕235井区致密砂岩储层强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下一篇:牵引供电系统潮流可解性与供电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