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本体论论文

信息化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的来源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3-14页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
        1.3.3 课题研究程序与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本体论的历史演变第16-23页
    2.1 本体及本体论的理解第16-17页
        2.1.1 本体论溯源第16-17页
        2.1.2 有关本体论的定义第17页
    2.2 传统本体论的历史演变第17-21页
        2.2.1 古代朴素的本体论思维第17-18页
        2.2.2 柏拉图的理念论第18-19页
        2.2.3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第19-20页
        2.2.4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之辩第23-28页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第23-24页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本体论第24页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本体论第24-27页
        3.3.1 物质本体论第24-25页
        3.3.2 实践的本体论第25-26页
        3.3.3 生存本体论第26-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信息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第28-34页
    4.1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8-29页
        4.1.1 辩证唯物主义第28-29页
        4.1.2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9页
    4.2 信息时代的哲学危机第29-32页
        4.2.1 哲学的危机第29-31页
        4.2.2 时代更替呼唤新的时代精神第31-32页
    4.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对时代危机的回应第34-42页
    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第34页
    5.2 信息的哲学兴起第34-41页
        5.2.1 信息的哲学定义第35-38页
        5.2.2 信息本体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丰富与发展第38-41页
    5.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结论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土族村民政治参与研究--基于对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实地调研
下一篇:波德里亚大众文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