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中小企业第10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第10页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5页
     ·担保理论第11-13页
     ·再担保文献综述第13-15页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论文结构第15-16页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6-18页
     ·创新点第16页
     ·不足之处第16-18页
2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作用第18-30页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第18-20页
     ·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第18页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第18-20页
   ·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作用第20-21页
     ·改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难问题第20页
     ·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经营管理第20-21页
     ·培育企业信用,构筑良好信用环境第21页
     ·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第21页
   ·担保机构的不足之处第21-25页
     ·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信用扩张倍数小第21-22页
     ·公司治理和专业化水平较低、业务经营不规范第22-23页
     ·担保能力有限,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第23-24页
     ·担保机构盈利能力较低第24-25页
     ·其他问题第25页
   ·再担保的历史沿革第25-26页
   ·再担保机构的作用第26-30页
     ·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第26-28页
     ·再担保机构对经济体系的作用第28-30页
3 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第30-40页
   ·国外再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第30-33页
     ·日本两层保障信用担保系统第30-31页
     ·韩国再担保系统第31-32页
     ·总结第32-33页
   ·国内再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第33-37页
     ·再担保机构以国有控股形式为主,注册资本存在较大差别第35页
     ·业务对象与业务范围庞杂第35页
     ·监管部门纷繁多样第35-36页
     ·再担保放大倍数偏小,确定方法有待加强第36页
     ·再担保责任分担比例偏小,收费缺乏依据第36页
     ·业务流程较为规范第36-37页
   ·我国对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的政策支持以及法律环境第37-40页
4 我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需要规范的的问题第40-48页
   ·再担保机构缺乏清晰的性质定位第40页
   ·再担保机构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第40-42页
     ·全国层面缺乏统一监管机构第41页
     ·"两层"模式的监管体系第41-42页
   ·再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准入退出机制第42-44页
     ·缺乏规范的准入机制第42-44页
     ·缺乏规范的退出机制第44页
   ·再担保机构的业务对象和范围缺乏规范第44-45页
     ·业务对象有待厘清第44-45页
     ·业务范围繁杂第45页
   ·再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风险控制第45-46页
     ·再担保责任分担比例有待规范第45-46页
     ·再担保费率的确定有待规范第46页
   ·缺乏规范的资本补偿机制第46-48页
5 规范我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建议第48-60页
   ·明确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性质第48-50页
     ·再担保机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第48-49页
     ·再担保属于准公共物品第49页
     ·再担保机构应以政策性、安全性、非盈利性为经营宗旨第49-50页
     ·再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政府公信力第50页
   ·建立统一的再担保机构监管体系第50-51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第51-54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的准入机制第51-53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的退出机制第53-54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的业务对象和范围第54-55页
     ·厘清再担保机构业务对象第54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业务范围第54-55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第55-57页
     ·规范再担保机构责任分担比例第55-57页
     ·设置统一的再担保费率第57页
   ·建立规范的资本补偿机制第57-60页
6 结论第60-61页
附录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后记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