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众包平台的功能设计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9-34页 |
2.1 众包 | 第19-26页 |
2.1.1 众包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众包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2.1.3 众包的构成要素及参与过程 | 第21-23页 |
2.1.4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3-26页 |
2.2 LAM众包模式 | 第26-34页 |
2.2.1 LAM众包的概念 | 第26页 |
2.2.2 众包对于LAM机构的意义 | 第26-27页 |
2.2.3 LAM众包模式的构成要素及架构 | 第27-29页 |
2.2.4 LAM众包的任务类型 | 第29-34页 |
第3章 国内外LAM众包平台的调查分析 | 第34-45页 |
3.1 商业性众包平台 | 第34-37页 |
3.1.1 商业性众包平台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 第34-35页 |
3.1.2 代表性案例介绍分析 | 第35-37页 |
3.2 专业性众包平台 | 第37-40页 |
3.2.1 主要类型 | 第37-39页 |
3.2.2 主要特征 | 第39-40页 |
3.3 第三方中介平台 | 第40-41页 |
3.3.1 主要类型及特点 | 第40页 |
3.3.2 代表性案例 | 第40-41页 |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1-45页 |
3.4.1 商业性众包平台问题分析 | 第41-42页 |
3.4.2 专业性众包平台问题分析 | 第42-44页 |
3.4.3 第三方众包平台问题分析 | 第44-45页 |
第4章 LAM众包平台的功能设计 | 第45-58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45-49页 |
4.1.1 LAM平台维度 | 第45-46页 |
4.1.2 任务维度 | 第46-47页 |
4.1.3 用户维度 | 第47-49页 |
4.2 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49-50页 |
4.2.1 LAM众包平台的设计目标 | 第49页 |
4.2.2 众包平台的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4.3 LAM众包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50-56页 |
4.4 LAM众包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 | 第56-58页 |
第5章 LAM众包平台的建设策略 | 第58-61页 |
5.1 寻求行业合作 | 第58-59页 |
5.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9页 |
5.3 加强机构和人才保障 | 第59-60页 |
5.4 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增强用户归属感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1-6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