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图案学论文

图案学在中国设计教学中的演变与融合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1 绪论第12-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图案学发展简史第15-23页
    2.1 图案学的萌芽期(1840—1904年)第15-17页
    2.2 图案学的发展(1904—民国初期)第17-21页
        2.2.1 图案学的兴起阶段第17-19页
        2.2.2 图案学发展的局限性第19-20页
        2.2.3 图案社团和博览会的出现第20-21页
    2.3 图案学的衰落第21-22页
    2.4 小结第22-23页
3 图案学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设计教育理论第23-35页
    3.1 陈之佛的图案教育思想第23-27页
        3.1.1 陈之佛的图案理论贡献第24-26页
        3.1.2 陈之佛图案理论的局限性第26-27页
    3.2 雷圭元的“新图案”理论第27-31页
        3.2.1 雷圭元的图案教育思想第28-30页
        3.2.2 雷圭元对现代图案学的贡献第30页
        3.2.3 雷圭元图案理论的局限性第30-31页
    3.3 庞薰琹的图案教学理念第31-34页
        3.3.1 庞薰琹的图案教育思想第31-33页
        3.3.2 庞薰琹对图案教育的贡献第33-34页
        3.3.3 庞薰琹图案理论的局限性第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4 我国图案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分析第35-43页
    4.1 图案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第35-39页
        4.1.1 基础设计教育第36-37页
        4.1.2 高等设计教育第37-39页
    4.2 机遇与需求第39-41页
    4.3 问题与瓶颈第41-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5 中国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第43-48页
    5.1 基础教育的图案设计的发展趋势第43-46页
    5.2 高等教育的图案设计发展趋势第46-48页
6 图案学对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融合第48-53页
    6.1 图案学与现代装饰艺术的融合第48-49页
    6.2 图案学与交互设计的融合第49-51页
    6.3 图案学与插画设计教育的融合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附录: 图片来源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赋、比、兴”手法在招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探究
下一篇:16~19世纪中、日西画发展差异性研究--以西式美术教育传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