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8-9页 |
一、执行转破产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9-14页 |
(一)执行转破产机制的定义 | 第9-10页 |
1、民事执行程序的定义 | 第9页 |
2、破产程序 | 第9页 |
3、执行转破产机制的定义 | 第9-10页 |
(二)执行转破产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12页 |
1、能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行 | 第10-11页 |
2、能够公平地维护债权人利益 | 第11页 |
3、能够突破“执行难”瓶颈 | 第11页 |
4、能够有效的树立司法权威 | 第11-12页 |
(三)执行转破产机制的运行现状 | 第12-14页 |
二、执行转破产机制运行的障碍成因分析 | 第14-24页 |
(一)障碍的表现 | 第14-21页 |
1、观念障碍 | 第14-15页 |
2、制度障碍 | 第15-17页 |
3、机制障碍 | 第17-21页 |
(二)障碍的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1、债务人之私利维护 | 第21-22页 |
2、债权人的程序选择与利益选择 | 第22-23页 |
3、法律规制的限制 | 第23-24页 |
三、执行转破产机制运行障碍的克服 | 第24-29页 |
(一)观念克服 | 第24-25页 |
1、执行员应当更新理念,全面对接执行转破产机制 | 第24页 |
2、加大对于破产法官的培养力度,完善破产案件考核机制 | 第24页 |
3、加大普法力度,更新机制启动人理念 | 第24-25页 |
(二)制度克服 | 第25-26页 |
1、建立破产程序简易审理机制 | 第25页 |
2、排除参与分配制度和执行分配协议在执行实践中的适用 | 第25页 |
3、设立欠薪保障制度 | 第25-26页 |
(三)机制克服 | 第26-29页 |
1、适当给予尚未获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申请权 | 第26页 |
2、参照域外,引入依职权启动模式 | 第26-27页 |
3、通过指定法院或集中收案方式对部分执行案件集中管理 | 第27-28页 |
4、扩大执行转破产机制的适用范围 | 第28-29页 |
四、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