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4页 |
·二氧化钛的主要性质 | 第16-24页 |
·二氧化钛的晶体及物理性质 | 第16-18页 |
·二氧化钛的化学性质 | 第18-19页 |
·二氧化钛的光学性质 | 第19-21页 |
·二氧化钛的颜料性能 | 第21-24页 |
·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活性 | 第24页 |
·二氧化钛的主要应用 | 第24-37页 |
·二氧化钛在涂料等传统领域的应用 | 第25-28页 |
·二氧化钛在涂料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二氧化钛在塑料中的应用 | 第26页 |
·二氧化钛在造纸中的应用 | 第26页 |
·二氧化钛在化纤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二氧化钛在油墨中的应用 | 第27页 |
·二氧化钛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27页 |
·二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27页 |
·二氧化钛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页 |
·二氧化钛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二氧化钛在搪瓷中的应用 | 第28页 |
·二氧化钛在电焊条中的应用 | 第28页 |
·二氧化钛在聚酯催化剂中的研究及应用 | 第28-34页 |
·二氧化钛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及研究 | 第34-37页 |
·二氧化钛在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及应用 | 第37页 |
·二氧化钛的表面修饰 | 第37-51页 |
·二氧化钛表面修饰的目的 | 第37-38页 |
·二氧化钛的表面修饰 | 第38-51页 |
·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修饰 | 第38-43页 |
·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机理 | 第38-39页 |
·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方法 | 第39页 |
·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主要工艺 | 第39-43页 |
·铝包覆 | 第40-41页 |
·硅包覆 | 第41-42页 |
·铁包覆 | 第42页 |
·硅、铝复合包覆 | 第42-43页 |
·混合包覆 | 第43页 |
·二氧化钛表面有机包覆 | 第43-51页 |
·二氧化钛表面有机包覆机理 | 第44-45页 |
·二氧化钛表面有机包覆方法 | 第45-51页 |
·酯化反应法 | 第46页 |
·偶联剂法 | 第46-48页 |
·表面活性剂法 | 第48-49页 |
·聚合物包覆法 | 第49-51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51-5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2-54页 |
·TiO_2的表面修饰机理研究 | 第53页 |
·TiO_2在聚酯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 | 第53-54页 |
第二章 金红石二氧化钛表面二氧化硅纳米膜成膜机理与光学性质研究 | 第54-72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实验原料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样品分析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70页 |
·反应温度对包覆程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反应液pH和Na_2SiO_3量对包覆程度的影响 | 第57-62页 |
·红外分析 | 第62-63页 |
·XPS分析 | 第63-66页 |
·成膜过程分析 | 第66页 |
·Zeta电位分析 | 第66-67页 |
·pH值和Na_2SiO_3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SiO_2包覆二氧化钛样品的颜料特性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氧化铝包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氧化铝纳米膜成膜机理与光学性质研究 | 第72-85页 |
·引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样品分析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pH值对包覆程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硫酸铝量对包覆程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XRD分析 | 第76-7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XPS分析 | 第78-80页 |
·pH值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80-82页 |
·包覆剂硫酸铝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82-83页 |
·氧化铝包覆的二氧化钛样品的颜料特性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新型钛系聚酯催化剂的制备 | 第85-91页 |
·引言 | 第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5-86页 |
·二氧化钛粉体制备 | 第86页 |
·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 | 第86-87页 |
·硅包覆 | 第86页 |
·铝包覆 | 第86-87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0页 |
·二氧化钛粉体的化学结构与形貌 | 第88-89页 |
·硅包覆二氧化钛粉体表面形貌 | 第89页 |
·铝包覆二氧化钛粉体表面形貌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新型钛系聚酯催化剂的小试评价 | 第91-136页 |
·引言 | 第91页 |
·实验部分 | 第91-93页 |
·原料和装置 | 第91页 |
·酯化反应动力学实验 | 第91-92页 |
·缩聚反应速度研究实验 | 第92页 |
·特性粘数的测试实验 | 第92-93页 |
·热失重/差热综合分实验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34页 |
·自制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 第93-111页 |
·自制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自制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机理分析 | 第112-113页 |
·自制催化剂对缩聚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影响自制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因素 | 第115-116页 |
·聚合反应机理分析 | 第116-117页 |
·不同催化体系对聚酯性能的影响 | 第117-134页 |
·聚酯的常规性能 | 第117-118页 |
·聚酯的热性能 | 第118-134页 |
·热转变温度 | 第125-126页 |
·热失重动力学 | 第126-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136-141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页 |
·前景展望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