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2-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1 公平标准的研究述评第15页
        1.3.2 国外对公平观的研究述评第15-16页
        1.3.3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研究述评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理论源头及其发展历程第21-29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第21-22页
        2.1.1 马克思对公平的界定第21页
        2.1.2 没有永恒不变的公平正义第21页
        2.1.3 公平的基础不是平等的权利第21-22页
        2.1.4 对公平的研究必须立足于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的人第22页
        2.1.5 人类最高原则的公平是消灭阶级,实现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22页
    2.2 毛泽东的公平观第22-24页
        2.2.1 建立了实现公平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23页
        2.2.2 提出了公平的核心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第23页
        2.2.3 阐述了公平的价值目标是财富平等共享第23-24页
    2.3 邓小平的公平观第24-25页
        2.3.1 社会主义是公平的制度基础第24页
        2.3.2 共同富裕是公平的根本目标第24-25页
        2.3.3 按劳分配是公平的实现方式第25页
    2.4 江泽民的公平观第25-26页
        2.4.1 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衡量标准第25-26页
        2.4.2 全面发展是公平目标的新要求第26页
        2.4.3 依法治国是公平的保障机制第26页
    2.5 胡锦涛的公平观第26-29页
        2.5.1 共建共享是公平的价值目标第27页
        2.5.2 四个公平是公平的具体体现第27页
        2.5.3 制度建设是公平的根本保障第27-29页
第3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当代意义第29-32页
    3.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9页
        3.1.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29页
        3.1.2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29页
    3.2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第29-30页
        3.2.1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29-30页
        3.2.2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30页
        3.2.3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30页
    3.3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实现第30-32页
        3.3.1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第30-31页
        3.3.2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第31页
        3.3.3 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条件第31页
        3.3.4 坚持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第31-32页
第4章 当代中国公平问题探讨第32-44页
    4.1 当代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的公平问题第32-38页
        4.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第33-36页
        4.1.2 地区之间差距十分明显第36-37页
        4.1.3 行业收入差距十分突出第37-38页
    4.2 当代中国政治领域的公平问题第38-40页
        4.2.1 贪腐严重第39页
        4.2.2 权力失范第39-40页
        4.2.3 效率低下第40页
    4.3 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公平问题第40-42页
        4.3.1 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第41页
        4.3.2 教育资源不均匀第41-42页
    4.4 当代中国社会领域的公平问题第42页
        4.4.1 就业公平第42页
        4.4.2 医疗公平第42页
    4.5 当代中国生态领域的公平问题第42-44页
        4.5.1 资源与环境矛盾突出第43页
        4.5.2 代际间的不公平第43-44页
第5章 当代中国实现公平的路径选择第44-54页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第44-46页
        5.1.1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第44-45页
        5.1.2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45-46页
    5.2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46-47页
        5.2.1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第46-47页
        5.2.2 发挥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第47页
    5.3 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第47-49页
        5.3.1 加大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构建与完善力度第48页
        5.3.2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第48页
        5.3.3 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执行第48-49页
    5.4 政府在保障公平的作用第49-51页
        5.4.1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第49-50页
        5.4.2 发挥财政配置的作用第50页
        5.4.3 保障公平的环境第50-51页
    5.5 发挥社会成员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第51-54页
        5.5.1 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第51-52页
        5.5.2 促进各阶层的有效沟通第52页
        5.5.3 促进公平深入内心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清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几代领导人学习观初探
下一篇:北京市老年群体的反贫困政策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