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厚朴受干扰种群遗传多样性恢复与初步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6页
        1.2.1 保护遗传学概述第16页
        1.2.2 遗传多样性在濒危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第16-17页
        1.2.3 濒危植物的致濒机制及保护方法第17-25页
        1.2.4 厚朴濒危机制及保护措施研究进展第25-26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6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厚朴自然更新障碍因子调查与分析第29-4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29-30页
        2.1.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1.3 数据分析第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2.2.1 种子库情况第32-36页
        2.2.2 动物取食变化动态第36-38页
        2.2.3 不同生境对野外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8-40页
        2.2.4 不同生境对厚朴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0-43页
        2.2.5 环境因子对厚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3-44页
    2.3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厚朴回归保护取样策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6-55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3.1.1 实验材料第46页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6页
        3.1.3 DNA的提取、检测第46-48页
        3.1.4 模拟取样第48页
        3.1.5 回归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8页
        3.1.6 数据分析第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2.1 取样策略第48-50页
        3.2.2 厚朴回归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0-51页
        3.2.3 厚朴回归种群间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第51-53页
        3.2.4 厚朴回归种群聚类分析第53-54页
    3.3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厚朴野外回归植株苗期适应性评价第55-6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4.1.1 研究区概况第55页
        4.1.2 回归材料第55-56页
        4.1.3 研究方法第56页
        4.1.4 适应性评价第56-57页
        4.1.5 数据分析第57-5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8-68页
        4.2.1 不同回归地内厚朴种源幼苗生长情况第58-61页
        4.2.3 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物量分配第61-63页
        4.2.4 不同回归厚朴种源间幼苗适应性评价第63-68页
    4.3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9-78页
    5.1 厚朴自然更新障碍因子的调查和分析第69-73页
        5.1.1 土壤种子库第69-70页
        5.1.2 动物取食第70-71页
        5.1.3 厚朴种子野外萌发的影响因子第71页
        5.1.4 野外厚朴幼苗存活的影响因子第71-72页
        5.1.5 野外厚朴幼苗生长的影响因子第72-73页
    5.2 厚朴回归保护取样策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3-75页
        5.2.1 取样策略第73-74页
        5.2.2 回归苗木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4-75页
    5.3 厚朴回归幼苗适应性评价第75-76页
    5.4 创新点第76-77页
    5.5 存在的问题第77页
    5.6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2页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巨桉EgrBZR1在木质部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不同桉树肥料利用率差异及根系转录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