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7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一) 关于环境适应的已有研究 | 第8-10页 |
(二) 关于社会适应的已有研究 | 第10-13页 |
四、核心概念 | 第13-14页 |
(一) 环境 | 第13页 |
(二) 适应 | 第13页 |
(三) “局内人”、“局外人” | 第13-14页 |
(四) 共同体 | 第14页 |
五、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14-15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个案描述与分析 | 第15-27页 |
一、个案男的适应过程 | 第15-21页 |
(一) 入园前夕——兴奋期待相知相遇 | 第15-16页 |
(二) 入园初期——温暖的心灵碰触 | 第16-17页 |
(三) 入园中期——关系低落的孤独探索 | 第17-19页 |
(四) 适应后期——重新恢复友谊关系 | 第19-21页 |
二、个案女的适应过程 | 第21-27页 |
(一) 紧张焦虑的入园前夕 | 第22页 |
(二) 徘徊探索的入园初期 | 第22-24页 |
(三) 尝试接触的入园中期 | 第24-26页 |
(四) 牵挂班级的适应后期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两名个案适应过程的阶段类型 | 第27-30页 |
一、经历了U型阶段的个案男 | 第28-29页 |
二、度过了艰难的J型阶段的个案女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两名个案对陌生环境适应过程机制分析 | 第30-34页 |
一、个案男的适应机制 | 第30-33页 |
(一) 主动交友——“急功近利” | 第30-31页 |
(二) 穷则变——同化不成,转向顺应,涨落之中找平衡 | 第31-33页 |
二、个案女的适应机制 | 第33-34页 |
(一) 探索观察,坐等良机 | 第33页 |
(二) 以静制动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教育启示与研究反思 | 第34-37页 |
一、教育启示 | 第34-36页 |
(一) 民主友爱的园所氛围 | 第34-35页 |
(二) 沟通频繁的家园合作 | 第35-36页 |
二、研究者个人不可避免的倾向对本研究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学位论文 | 第37页 |
期刊类 | 第37-38页 |
著作类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