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示踪试验辅助判别卧龙湖矿工作面突水动力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示踪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卧龙湖矿概况第20-28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0-21页
    2.2 地质概况第21-23页
        2.2.1 地层第21页
        2.2.2 构造第21-23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3-28页
        2.3.1 主要含水层第23-26页
        2.3.2 各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第26-27页
        2.3.3 隔水层第27-28页
第三章 矿井水质分析第28-33页
    3.1 矿井地层水化学成分的递变规律分析第28-29页
        3.1.1 水质类型分布规律第28-29页
        3.1.2 8101面水质变化趋势第29页
    3.2 工作面和周边矿井的地下水水质对比分析第29-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示踪试验和示踪剂弥散数值法原理第33-42页
    4.1 示踪试验原理概述第33-37页
        4.1.1 水动力弥散方程第33-35页
        4.1.2 弥散方程解第35-37页
    4.2 示踪剂检测原理第37-38页
        4.2.1 离子电极法第37页
        4.2.2 分光光度法第37-38页
    4.3 数值法原理第38-42页
        4.3.1 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8页
        4.3.2 平面三角形单元网格插值函数第38-39页
        4.3.3 三角单元地下水流有限元方程第39-42页
第五章 卧龙湖矿示踪试验第42-54页
    5.1 KI示踪试验第42-48页
        5.1.1 试验设计第42-44页
        5.1.2 试验成果分析第44-48页
    5.2 KBr示踪试验第48-52页
        5.2.1 试验设备和材料第48页
        5.2.2 试验安排第48-49页
        5.2.3 试验成果第49-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示踪过程数值模拟第54-70页
    6.1 地下水模拟软件简介第54页
    6.2 示踪试验过程数值模拟第54-63页
        6.2.1 地下水数值建模方法第54-55页
        6.2.2 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55-62页
        6.2.3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第62-63页
    6.3 FEFLOW模拟示踪试验过程模型第63-65页
        6.3.1 生成模型第63-64页
        6.3.2 数值模型的识别、验证第64-65页
    6.4 示踪试验过程模拟结果分析第65-69页
        6.4.1 流场特征分析第65-66页
        6.4.2 溶质运移结果分析第66-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升机两级行星减速器轻量化设计
下一篇: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界面(TIM)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