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国外信用评价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2.1.1 国外企业信用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1.2 国外企业信用评价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2 国内信用评价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2.2.1 国内企业信用理论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国内企业信用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3 国内外信用评价研究比较 | 第21-23页 |
3 指标和样本的选取 | 第23-27页 |
3.1 财务指标 | 第23-25页 |
3.2 非财务指标 | 第25-26页 |
3.3 样本的选取 | 第26-27页 |
3.3.1 样本来源 | 第26页 |
3.3.2 信用危机样本组定义 | 第26-27页 |
4 实证分析 | 第27-39页 |
4.1 信用评价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 第27-31页 |
4.2 企业信用评价的主成分因子分析 | 第31-36页 |
4.2.1 企业信用评价的财务指标因子提取 | 第31-34页 |
4.2.2 企业信用评价的非财务指标提取 | 第34-36页 |
4.3 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6-39页 |
4.3.1 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的介绍 | 第36页 |
4.3.2 Logistic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4.3.3 模型的总结评价 | 第37-39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39-41页 |
5.1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39页 |
5.2 总结与展望 | 第39-41页 |
5.2.1 本文总结 | 第39-40页 |
5.2.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