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5页 |
1.2.1 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 第17-27页 |
2.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党风廉政建设 | 第17-18页 |
2.1.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 第18-19页 |
2.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2.1 马克思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思想 | 第19-20页 |
2.2.2 中国共产党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理论探索 | 第20-21页 |
2.2.3 权力监督理论 | 第21-22页 |
2.3 全面从严治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出的要求 | 第22-24页 |
2.3.1 必须提升各级党委、纪委的执行力 | 第22-23页 |
2.3.2 需要把握全面、从严和治理三重维度 | 第23页 |
2.3.3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应当与全面从严治党保持相辅相成 | 第23-24页 |
2.4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历史传承 | 第24-27页 |
2.4.1 提出构建阶段 | 第24-25页 |
2.4.2 发展完善阶段 | 第25页 |
2.4.3 改革创新阶段 | 第25-27页 |
第3章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模式与成效 | 第27-32页 |
3.1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模式 | 第27-29页 |
3.1.1 基于“环境压力”而产生的“压力模式” | 第27-28页 |
3.1.2 基于“自我导向”而形成的“内生模式” | 第28-29页 |
3.2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29-32页 |
3.2.1 营造更好的政治生态氛围 | 第29-30页 |
3.2.2 强化党委、纪委责任的明晰 | 第30页 |
3.2.3 加大责任制追究的力度 | 第30-32页 |
第4章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基模构建 | 第32-38页 |
4.1 系统基模反馈分析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32-33页 |
4.1.1 系统基模反馈法介绍 | 第32页 |
4.1.2 系统基模反馈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32-33页 |
4.2 问题基模构建 | 第33-38页 |
4.2.1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目标侵蚀”问题基模 | 第33-34页 |
4.2.2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舍本逐末”问题基模 | 第34-35页 |
4.2.3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成长上限”问题基模 | 第35-36页 |
4.2.4 落实责任制效果的“富者愈富”问题基模 | 第36-38页 |
第5章 全面从严治党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路径选择 | 第38-43页 |
5.1 坚定落实责任制的目标 | 第38-39页 |
5.2 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 | 第39-40页 |
5.3 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 | 第40-41页 |
5.4 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主动性 | 第41-4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