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方法第10页
        1.文献研究法第10页
        2.比较分析法第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4页
        1.国内有关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2.域外有关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监护权转移概述第14-20页
    (一)监护权的基本制度第14页
    (二)私法中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的基本制度第14页
    (三)公法中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的基本制度第14-17页
        1.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概念第14-15页
        2.基于法院裁判导致的监护权强制转移的立法状况第15-16页
        3.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进行的监护权强制转移第16-17页
    (四)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的国家责任概述第17-18页
        1.国家监督的责任第17页
        2.国家监护责任第17-18页
    (五)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8-20页
        1.监护权公法介入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未成年人监护公法介入的现实必要性——制止父母滥用监护权第19-20页
三、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现状、困境与域外经验第20-34页
    (一)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现状第20-24页
        1.未成年人监护失当的现实情况第20-21页
        2.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典型案例整理第21-24页
    (二)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制度发展的困境第24-30页
        1.相关主体启动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程序过于被动第24-25页
        2.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检察公益诉讼的缺位第25-26页
        3.未成年人监护监督机制的缺失第26页
        4.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前置程序的薄弱第26-28页
        5.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后续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第28-29页
        6.不当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刑事惩治不力第29-30页
    (三)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域外经验第30-34页
        1.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必要性原则——未成年子女权益侵害的严重性第30-31页
        2.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的比例性原则——非强制转移措施的无效性第31页
        3.未成年人的后续监护安排——国家承担托底监护责任第31-32页
        4.谨慎恢复父母的监护权第32-34页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制度的设想第34-42页
    (一)明确继续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权利第34页
    (二)检察公益诉讼的基本定位第34-35页
    (三)构建监护监督机制第35-36页
        1.基层组织中选任监护监督人第36页
        2.人民法院的监护监督责任第36页
        3.行政机关参与监护监督第36页
    (四)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制度的前置程序第36-39页
        1.遵循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制度适用的必要性和比例原则第36-37页
        2.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第37页
        3.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临时监护水平第37-38页
        4.丰富政府干预亲子关系的措施第38-39页
    (五)强化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后续安置体系第39-40页
        1.国家积极承担兜底监护责任第39-40页
        2.谨慎恢复父母监护权第40页
    (六)从刑事方面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体系第40-42页
结语第42页
注释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6-47页
致谢词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