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贸易保护论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态势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第1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1-15页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界定第11页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第11-15页
     ·新贸易理论第11-12页
     ·公平贸易论第12页
     ·经济主义新贸易保护论第12页
     ·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第12-13页
     ·绿色保护主义第13-15页
第2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特征和发展趋势第15-27页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第15-20页
     ·以公平交易为名,滥用"两反一保"措施第15-16页
     ·以环境保护为名,构筑绿色贸易壁垒第16-18页
     ·以规范标准为名,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第18-19页
     ·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构建知识产权壁垒第19页
     ·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名,实行蓝色贸易壁垒第19-20页
   ·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分析第20-23页
     ·保护商品的范围更广第20页
     ·关注的焦点发生转变第20-21页
     ·贸易保护主体发生变化第21页
     ·贸易保护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第21-22页
     ·贸易保护更具有有效性和报复性第22页
     ·贸易保护更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和连锁性第22-23页
   ·新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第23-27页
     ·以维护劳动者利益为名的社会壁垒日益突出第23页
     ·以低碳经济为名的绿色贸易壁垒逐渐盛行第23-24页
     ·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悄然兴起第24页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名的隐蔽性贸易壁垒大量增加第24-27页
第3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第27-42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现状第27-32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的反倾销调查第27-28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第28-30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的技术贸易壁垒第30-31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的知识产权壁垒第31-32页
     ·我国出口贸易遭遇的蓝色贸易壁垒第32页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2-36页
     ·正面影响第32-33页
     ·负面影响第33-36页
   ·新贸易被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德蜂蜜贸易的影响为例第36-42页
     ·指标的选取第37页
     ·模型的构建第37-39页
     ·模型的分析第39-41页
     ·模型的结论第41-42页
第4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验及启示第42-47页
   ·美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验第42-43页
     ·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第42页
     ·实施"公开的贸易政策",制定惩罚措施第42-43页
     ·通过政府谈判,兼用政治、外交手段扩大对别国的出口第43页
   ·欧盟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验第43-44页
     ·注重贸易壁垒调查的国际合法性第43页
     ·消除贸易壁垒的手段以双边和多边协议或磋商为主第43-44页
   ·日本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验第44-45页
     ·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和转移冲突第44页
     ·充分利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第44-45页
     ·实行出口多元化战略第45页
     ·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第45页
   ·对我国的启示第45-47页
     ·美国应对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的启示第45页
     ·欧盟应对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的启示第45-46页
     ·日本应对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的启示第46-47页
第5章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就采取的对策与建议第47-54页
   ·我国政府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应采取的对策第47-50页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第47-48页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降低贸易顺差第48页
     ·利用WTO规则,来保护已国利益第48-49页
     ·完善贸易救济机制,建立预警机制第49页
     ·推广质量认证、采用国际标准,跨越贸易壁垒第49-50页
   ·我国行业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应采取的对策第50-51页
     ·健全贸易监测和预警体系第50页
     ·规范出口秩序第50-51页
     ·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第51页
     ·组织行业培训第51页
   ·我国企业应对新贸易保护应采取的对策第51-54页
     ·了解WTO规则,积极应诉第51-52页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第52页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第52-53页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向新兴市场的出口第53页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53-5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国内二线省会城市的DM广告杂志经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