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的纯电动乘用车白车身轻量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20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 车身轻量化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及概念 | 第20页 |
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想及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20-21页 |
2.2.2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3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步骤 | 第22页 |
2.4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22-24页 |
3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3.1 实体模型的简化 | 第24-25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属性 | 第25-26页 |
3.3 白车身的物理属性 | 第26页 |
3.4 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3.4.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6页 |
3.4.2 单元尺寸的选择 | 第26页 |
3.4.3 有限元模型划分结果 | 第26-28页 |
4 白车身的有限元分析 | 第28-44页 |
4.1 白车身的刚度分析 | 第28-36页 |
4.1.1 白车身刚度分析介绍 | 第28-29页 |
4.1.2 扭转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34页 |
4.1.3 弯曲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 第34-36页 |
4.1.4 白车身的刚度分析小结 | 第36页 |
4.2 白车身的模态分析 | 第36-38页 |
4.2.1 白车身的模态分析介绍 | 第36-37页 |
4.2.2 白车身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4.2.3 白车身模态分析小结 | 第38页 |
4.3 白车身的强度分析 | 第38-43页 |
4.3.1 白车身强度分析介绍 | 第38-39页 |
4.3.2 惯性释放法 | 第39页 |
4.3.3 白车身的强度分析结果 | 第39-42页 |
4.3.4 白车身强度分析小结 | 第42-43页 |
4.4 白车身有限元分析总结 | 第43-44页 |
5 白车身的轻量化方案及校核 | 第44-66页 |
5.1 白车身的轻量化途径 | 第44-45页 |
5.1.1 采用轻型材料 | 第44-45页 |
5.1.2 采用新型制造工艺 | 第45页 |
5.1.3 更合理的结构优化 | 第45页 |
5.2 白车身的减重方案 | 第45-48页 |
5.3 白车身减重方案的刚度分析校核 | 第48-51页 |
5.3.1 扭转刚度 | 第48-50页 |
5.3.2 弯曲刚度 | 第50-51页 |
5.4 白车身减重方案的模态分析校核 | 第51-52页 |
5.5 白车身减重方案的强度分析校核 | 第52-58页 |
5.5.1 垂向冲击工况 | 第52-53页 |
5.5.2 转向工况 | 第53-55页 |
5.5.3 制动工况 | 第55-56页 |
5.5.4 转向制动工况 | 第56-58页 |
5.6 白车身减重方案的改进 | 第58-63页 |
5.6.1 改进方案 | 第58-59页 |
5.6.2 改进方案的强度校核 | 第59-63页 |
5.7 白车身减重方案及校核小结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