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基于极化散射特征与SVM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0-11页
        1.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极化SAR分类方法概述第11-13页
        1.2.2 极化散射特征提取方法概述第13-15页
        1.2.3 特征选取方法概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页
    1.4 论文结构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实验区及实验数据预处理第20-28页
    2.1 实验区概况第20-21页
        2.1.1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依根农场实验区第20页
        2.1.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实验区第20-21页
    2.2 实验数据概况第21-23页
        2.2.1 全极化SAR影像分类实验数据第21-22页
        2.2.2 双极化SAR影像森林非森林分类制图实验数据第22-23页
    2.3 极化SAR数据预处理流程第23-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实验区典型地物极化散射特征分析第28-49页
    3.1 极化SAR理论基础第28-33页
        3.1.1 电磁波极化及其表征第28-30页
        3.1.2 极化SAR数据的矩阵表示第30-31页
        3.1.3 四种基本极化散射机制第31-33页
    3.2 全极化SAR极化特征提取与分析第33-46页
        3.2.1 基于Pauli分解的极化特征第35-37页
        3.2.2 基于Freeman分解的极化特征第37-40页
        3.2.3 基于H/A/alpha分解的极化特征第40-42页
        3.2.4 基于Stokes矢量的极化特征第42-46页
    3.3 双极化SAR极化散射特征提取与分析第46-48页
        3.3.1 双极化SAR后向散射强度特征第46-47页
        3.3.2 基于Stokes矢量的双极化SAR极化特征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基于SVM的全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第49-60页
    4.1 分类系统第49页
    4.2 全极化SAR影像分类特征第49-51页
    4.3 分类算法模型与精度评价方法第51-53页
        4.3.1 支持向量机模型第51-53页
        4.3.2 精度评价方法第53页
    4.4 特征选取方法第53-56页
        4.4.1 过滤器特征选取方法第54页
        4.4.2 基于SVM-RFE的特征选取方法第54-55页
        4.4.3 基于遗传算法的封装器特征选取方法第55-56页
    4.5 基于SVM模型的分类结果与对比分析第56-59页
        4.5.1 基于GA-SVM选取的特征组合分类实验结果第56-57页
        4.5.2 基于不同特征选取方法得到的特征组合分类结果比较第57页
        4.5.3 基于不同待选特征集选取的特征组合分类结果比较第57-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基于SVM的双极化SAR数据森林-非森林分类制图第60-67页
    5.1 森林-非森林制图流程第60-61页
        5.1.1 分类系统第60页
        5.1.2 制图技术路线第60-61页
    5.2 双极化SAR分类特征选取第61-62页
    5.3 基于SVM的双极化SAR数据森林-非森林分类方法第62-64页
        5.3.1 基于SVM_RFE特征选取算法的SVM分类方法第62-63页
        5.3.2 基于单轨影像的分类流程示范第63-64页
    5.4 制图精度评价与结果分析第64-66页
        5.4.1 分类制图结果第64-65页
        5.4.2 误差分析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渡河中下游河流阶地序列及其对山体隆升的响应
下一篇:盐穗木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