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总结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5页 |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5.1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2 不足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2.1 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1 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 第17页 |
2.1.2 农产品物流的外延 | 第17-18页 |
2.1.3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第18页 |
2.1.4 农产品物流的模式 | 第18-22页 |
2.1.5 农产品物流的类别 | 第22页 |
2.2 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2 第三方物流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典型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环境分析 | 第24-32页 |
3.1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3.1.1 国内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3.1.2 国外典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相关分析 | 第25-27页 |
3.2 国内外典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27-28页 |
3.3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基础与环境分析 | 第28-32页 |
3.3.1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优势(Strengths) | 第28-29页 |
3.3.2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劣势(Weaknesses) | 第29-31页 |
3.3.3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1页 |
3.3.4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面临的挑战(Threats)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研究 | 第32-43页 |
4.1 因子分析法 | 第32-33页 |
4.1.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32页 |
4.1.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4.1.3 因子分析的步骤 | 第33页 |
4.2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5页 |
4.2.1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2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4.3 基于因子分析的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研究 | 第35-43页 |
4.3.1 因子分析过程 | 第35-41页 |
4.3.2 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4.3.3 结果及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建议 | 第43-48页 |
5.1 合理布局与缩小地区差异 | 第43页 |
5.2 优化完善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政策体系 | 第43-45页 |
5.2.1 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5.2.2 强化对农产品物流的规划和引导 | 第44页 |
5.2.3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政策扶持 | 第44-45页 |
5.3 加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第45-46页 |
5.3.1 完善农产品物流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 第45页 |
5.3.2 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 | 第45-46页 |
5.4 提高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水平 | 第46-48页 |
5.4.1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 第46-47页 |
5.4.2 加快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