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10-15页 |
1.2.1 银行创新与银行稳健性关系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2.3 提升银行稳健性措施研究 | 第14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硏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创新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金融创新的概念 | 第19页 |
2.1.3 银行创新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4 商业银行稳健性的概念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0-22页 |
2.2.2 银行稳定性理论 | 第22-23页 |
2.3 银行创新对银行稳健性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2.3.1 银行创新对银行稳健性的积极影响 | 第23页 |
2.3.2 银行创新对银行稳健性的消极影响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银行创新与银行稳健性的现状分析 | 第25-40页 |
3.1 银行创新的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1.1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量 | 第25页 |
3.1.2 金融自助设备投入概况 | 第25-27页 |
3.1.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概况 | 第27-29页 |
3.1.4 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创新情况 | 第29-31页 |
3.2 银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3.2.1 一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2页 |
3.2.2 二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2-33页 |
3.3 银行稳健性的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3.3.1 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 第34页 |
3.3.2 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 第34-36页 |
3.3.3 流动性风险降低 | 第36页 |
3.4 银行稳健性测算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银行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0-41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40页 |
4.2.2 核心解释变量 | 第40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40-41页 |
4.2.4 门槛变量 | 第41页 |
4.3 因子分析法测算银行创新指标 | 第41-45页 |
4.3.1 因子分析存在性检验 | 第41-42页 |
4.3.2 提取截面数据因子 | 第42-43页 |
4.3.3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 第43-44页 |
4.3.4 计算F1的得分 | 第44-45页 |
4.4 模型设定 | 第45-47页 |
4.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6-47页 |
4.4.2 数据的内生性检验 | 第47页 |
4.5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4.5.1 门槛自抽样检验 | 第47页 |
4.5.2 单一门槛值及LR检验 | 第47-48页 |
4.5.3 以lvca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效果 | 第48-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3-56页 |
5.2.1 完善差异化创新服务水平,提升银行稳健性 | 第53页 |
5.2.2 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53-54页 |
5.2.3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打造独具特色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 第54页 |
5.2.4 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开展定制化创新服务 | 第54-55页 |
5.2.5 正确处理创新与监管,健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