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预应力组合梁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2 体外预应力设计特点 | 第11-12页 |
1.2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受力分析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2.1 体外预应力筋预应力增量研究 | 第12-15页 |
1.2.2 结构变形关联分析 | 第15页 |
1.2.3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有限元分析 | 第15-16页 |
1.2.4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剪力滞效应 | 第16-17页 |
1.2.5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温度效应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1-48页 |
2.1 有限单元构造 | 第21-28页 |
2.1.1 理论假设 | 第21-23页 |
2.1.2 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 | 第23-27页 |
2.1.3 体外预应力筋单元刚度矩阵 | 第27-28页 |
2.2 程序实现 | 第28-32页 |
2.2.1 MATLAB程序 | 第28-30页 |
2.2.2 UEL子程序 | 第30-32页 |
2.3 算例验证 | 第32-41页 |
2.3.1 简支梁算例 | 第32-35页 |
2.3.2 参数分析 | 第35-37页 |
2.3.3 连续梁算例 | 第37-41页 |
2.4 局部释放抗剪刚度体外预应力组合梁 | 第41-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考虑剪力滞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 | 第48-65页 |
3.1 有限单元构造 | 第48-53页 |
3.2 算例验证 | 第53-58页 |
3.2.1 截面应力分布与预应力增量对比 | 第54-56页 |
3.2.2 有效宽度分布分析 | 第56-58页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3.3.1 宽跨比 | 第58-59页 |
3.3.2 厚跨比 | 第59-61页 |
3.4 剪力滞效应对预应力张拉阶段与服役阶段的影响 | 第61-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温度效应分析 | 第65-79页 |
4.1 温度荷载 | 第65-69页 |
4.1.1 控制方程推导 | 第65-67页 |
4.1.2 等效节点力向量 | 第67-69页 |
4.2 算例验证 | 第69-72页 |
4.2.1 组合梁算例 | 第69-71页 |
4.2.2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算例 | 第71-72页 |
4.3 参数分析 | 第72-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9-81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102页 |
附录A: 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计算程序 | 第81-83页 |
附录B: 自编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计算程序 | 第83-92页 |
附录C: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UEL单元 | 第92-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历 | 第10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6页 |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