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3-28页
    一.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第13-19页
        1.1 病名的认识第13页
        1.2 肺胀病因病机理论探讨第13-15页
            1.2.1 肺胀的病因病机第13-14页
            1.2.2 肺胀的病理因素第14-15页
                1.2.2.1 痰饮留滞第14页
                1.2.2.2 痰瘀互结第14-15页
        1.3 中医对痰的探讨第15-19页
            1.3.1 痰之名的来源第15页
            1.3.2 痰的产生第15-17页
                1.3.2.1 中医学对水液代谢理论的认识第15-16页
                1.3.2.2 从脏腑论痰饮的生成第16-17页
            1.3.3 痰的致病特点第17-18页
                1.3.3.1 阻滞气血运行第17页
                1.3.3.2 影响水液代谢第17页
                1.3.3.3 易于蒙蔽心神第17页
                1.3.3.4 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第17-18页
            1.3.4 痰饮的治疗原则第18-19页
                1.3.4.1 温药和之第18页
                1.3.4.2 顺气为先第18页
                1.3.4.3 恢复脏腑水液代谢功能第18-19页
    二.西医对COPD的认识第19-26页
        2.1 COPD的定义第19页
        2.2 对COPD病因的认识第19-20页
            2.2.1 吸烟第19页
            2.2.2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第19页
            2.2.3 空气污染第19-20页
            2.2.4 感染第20页
        2.3 COPD发病机制第20-21页
            2.3.1 炎症机制第20页
            2.3.2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第20-21页
            2.3.3 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第21页
            2.3.4 自主神经机制第21页
        2.4 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探讨第21-25页
            2.4.1 现代医学对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认识第21-22页
                2.4.1.1 气道黏液第21-22页
                2.4.1.2 粘蛋白第22页
                2.4.1.3 气道黏液高分泌第22页
                2.4.1.4 气道黏液高分泌机制和通路第22页
            2.4.2 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慢阻肺病情进展的关系第22-23页
            2.4.3 从气道炎症机制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与AECOPD的关系第23-25页
                2.4.3.1 中性粒细胞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相关性探讨第24页
                2.4.3.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相关性探讨第24-25页
        2.5 中医“痰”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性的探讨第25页
        2.6 祛痰药在气道高分泌治疗中的疗效评估第25-26页
    三、课题选方依据第26-2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8-45页
    1.临床资料第28-30页
        1.1 研究目的第28页
        1.2 病例来源第28页
        1.3 诊断标准第28-29页
            1.3.1 西医诊断标准第28-29页
            1.3.2 中医诊断标准第29页
        1.4 纳入标准第29页
        1.5 排除标准第29-30页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30页
        1.7 中止研究标准第30页
        1.8 伦理原则第30页
    2.研究方法第30-37页
        2.1 病例分组情况第30-31页
        2.2 治疗方案第31-32页
            2.2.1 用药前教育第31页
            2.2.2 对照组第31页
            2.2.3 治疗组第31-32页
        2.3 研究路线图第32页
        2.4 实验设备第32页
        2.5 观察指标第32-36页
            2.5.1 一般性观察指标第32页
            2.5.2 安全性观察指标第32-33页
            2.5.3 疗效观察指标第33页
            2.5.4 疗效指标标准第33-35页
                2.5.4.1 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第33-34页
                2.5.4.2 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第34页
                2.5.4.3 中性粒细胞及TNF-α第34页
                2.5.4.4 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34-35页
                2.5.4.5 中医证候评分第35页
            2.5.5 观察记录时点第35-36页
        2.6 质量控制第36页
        2.7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第36页
        2.8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36页
        2.9 统计方法第36-37页
    3.结果观察第37-45页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第37-39页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第37页
            3.1.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第37页
            3.1.3 两组患者烟龄情况比第37-38页
            3.1.4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比较第38页
            3.1.5 两组患者GOLD分级情况比较第38页
            3.1.6 两组患者C、D分组情况比较第38-39页
            3.1.7 其他一般资料情况比较第39页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第39-45页
            3.2.1 治疗前后两组总疗效比较第39-40页
            3.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第40页
            3.2.3 两组治疗方法对中医症状的影响第40-41页
            3.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AT积分比较第41页
            3.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RC评分比较第41-42页
            3.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第42页
            3.2.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第42-43页
            3.2.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比较第43页
            3.2.9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第43-44页
            3.2.10 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血清 TNF-α水平的比较第44页
            3.2.11 安全性指标第44-45页
    4.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第45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45-51页
    1.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第45-46页
        1.1 选方依据第45页
        1.2 方义分析第45-46页
    2.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46-48页
        2.1 白芥子第46页
        2.2 紫苏子第46-47页
        2.3 莱菔子第47页
        2.4 陈皮第47页
        2.5 苍术第47-48页
    3.三子养亲汤的药理研究第48页
    4.研究结果分析第48-50页
        4.1 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总疗效分析第48-49页
        4.2 三子养亲汤加味对AECOPD(痰浊壅肺证)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第49页
        4.3 三子养亲汤加味对AECOPD(痰浊壅肺证)肺功能的影响第49页
        4.4 三子养亲汤加味对AECOPD(痰浊壅肺证)血气分析的影响第49-50页
        4.5 三子养亲汤加味对外周血血清TNF-α、中性粒细胞的影响第50页
    5.研究结论第50-51页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综述第57-65页
    1.病名认识第57页
    2.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研究第57-59页
        2.1 从“痰”论治第57-58页
        2.2 从“瘀”论治第58-59页
        2.3 从“虚”论治第59页
    3.中医药对慢阻肺的治疗指标的影响第59-61页
        3.1 中医药治疗对慢阻肺患者气道高分泌的影响第59-60页
        3.2 中医药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炎症机制的影响第60页
        3.3 中医药治疗对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的调节第60-61页
        3.4 中医药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第61页
    4. 小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件1:关于黏液高分泌与COPD关系的主要研究及其结论第65-66页
附件2:各代表性祛痰药的临床研究结果第66-67页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7-68页
附件4第68-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型及临床研究
下一篇:麻杏苇茎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支气管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