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缘由第10-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和意义第19-22页
2.幸福观的基本理论问题第22-31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2-26页
        2.1.1 幸福的基本概念第22-24页
        2.1.2 幸福观的内涵和分类第24-26页
    2.2 中国传统幸福观第26-29页
        2.2.1 儒家的“以德致福”第26-27页
        2.2.2 道家的“天和人乐”第27-28页
        2.2.3 墨家的“以义取利”第28页
        2.2.4 佛家的“超脱世俗”第28-29页
    2.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29-31页
        2.3.1 物质追求和精神享受的统一第29页
        2.3.2 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重要来源第29页
        2.3.3 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第29-30页
        2.3.4 无私奉献是幸福的最终归宿第30-31页
3.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46页
    3.1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调查第31-39页
        3.1.1 调查问卷设计第31页
        3.1.2 调查问卷对象第31页
        3.1.3 调查结果分析第31-39页
    3.2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第39-42页
        3.2.1 缺乏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第39-40页
        3.2.2 崇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第40-41页
        3.2.3 重个体感受的自私幸福观第41页
        3.2.4 安于现状的狭隘幸福观第41-42页
    3.3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6页
        3.3.1 学校幸福观教育的缺失第42-43页
        3.3.2 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3-44页
        3.3.3 家庭教育的误区第44页
        3.3.4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第44-46页
4.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46-50页
    4.1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第46-47页
        4.1.1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第46页
        4.1.2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第46-47页
        4.1.3 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第47页
        4.1.4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第47页
    4.2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第47-50页
        4.2.1 生命责任感教育第48-49页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49页
        4.2.3 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第49-50页
5.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路径选择第50-63页
    5.1 以高校为幸福观教育主课堂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第50-55页
        5.1.1 创新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50-52页
        5.1.2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幸福观交流体系第52-53页
        5.1.3 强化幸福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第53-54页
        5.1.4 构建以科学幸福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第54-55页
    5.2 以社会教育为辅强化大学生践行幸福的能力第55-57页
        5.2.1 将幸福观教育渗透于社会实践第55-56页
        5.2.2 提高全社会对幸福观教育的关注度第56-57页
    5.3 以和谐幸福的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知幸福的涵义第57-60页
        5.3.1 改善教育方式与观念创造幸福美满家庭第57-59页
        5.3.2 努力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幸福体验第59-60页
    5.4 以自身修养和课余实践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第60-63页
        5.4.1 加强自身修养使幸福观内化于心第60-61页
        5.4.2 丰富课余实践使幸福观外化于行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附录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分析
下一篇:网络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