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感染性休克 | 第14-19页 |
1.1.1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 第15页 |
1.1.2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第15-17页 |
1.1.3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 第17页 |
1.1.4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 第17-18页 |
1.1.5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 第18-19页 |
1.2 PiCCO监测技术 | 第19-22页 |
1.2.1 PiCCO的基本原理(图1) | 第19-21页 |
1.2.2 PiCCO的基本参数 | 第21页 |
1.2.3 PiCCO的优点 | 第21页 |
1.2.4 PiCCO的临床应用情况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第2章 PiCCO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研究 | 第25-36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2.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26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2.3.1 中心静脉(锁骨下)穿刺置管 | 第26-27页 |
2.2.3.2 股动脉穿刺置管 | 第27页 |
2.2.3.3 PiCCO监测值的测量 | 第27页 |
2.2.3.4 治疗方案 | 第27-28页 |
2.2.4 监测指标 | 第28页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32页 |
2.3.1 两组患者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表1): | 第28页 |
2.3.2 两组患者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值比较(表1): | 第28-30页 |
2.3.3 相关性分析(表2) | 第30页 |
2.3.4 ROC曲线分析(表3、图2) | 第30-32页 |
2.4 讨论 | 第32-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