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大理海东山地位区规划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13-27页
    1.1 选题来源第13页
    1.2 研究背景第13-19页
        1.2.1 机动化主导的城市生活引发人群健康问题第14-16页
        1.2.2 适宜步行的环境有助于促进人群健康第16-19页
        1.2.3 构建适宜步行的住区在山地城市的重要性第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1.3.1 规划目的第19-20页
        1.3.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 相关概念第21-23页
        1.4.1 山地住区第21-22页
        1.4.2 适宜步行第22页
        1.4.3 健康导向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页
        1.5.1 理论引介法第23页
        1.5.2 文献分析法第23页
        1.5.3 理论研究与实证相结合第23页
        1.5.4 归纳演绎与经验总结第23页
    1.6 研究框架第23-27页
2 基础研究第27-45页
    2.1 住区环境影响步行行为的理论模型第27-29页
    2.2 住区环境对步行的影响研究回顾第29-31页
        2.2.1 国外研究回顾第29-30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第30-31页
    2.3 国内外步行规划案例借鉴第31-45页
        2.3.1 国外相关步行规划案例实践第31-34页
        2.3.2 国内相关步行规划案例实践第34-40页
        2.3.3 本文对案例实践的借鉴第40-45页
3 适宜步行的大理海东山地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第45-65页
    3.1 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住区界定第45-46页
    3.2 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住区构建思路第46-47页
    3.3 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住区规划要素第47-53页
        3.3.1 住区居民步行出行行为需求第47-48页
        3.3.2 步行出行行为需求的住区空间环境内涵第48-52页
        3.3.3 适宜步行的住区规划要素确定第52-53页
    3.4 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住区规划技术方法第53-59页
        3.4.1 规划技术路线第54页
        3.4.2 规划内容第54-56页
        3.4.3 分层规划体系第56-59页
    3.5 大理海东适宜步行的住区规划第59-65页
        3.5.1 规划区概况第59-62页
        3.5.2 规划目标与原则第62-65页
4 宏观层面——搭建适宜步行的住区结构第65-85页
    4.1 研究重点第65-66页
    4.2 建设目标第66-67页
    4.3 促进步行的用地功能布局结构第67-76页
        4.3.1 组团式多层级用地布局第68-72页
        4.3.2 公交导向下的用地开发第72-76页
    4.4 公交和步行主导的交通组织结构第76-80页
        4.4.1 衔接城市路网结构第76-78页
        4.4.2 引入公共交通系统第78-80页
    4.5 融合城市生态的绿地空间结构第80-85页
        4.5.1 保护城市生态格局第81-83页
        4.5.2 延续城市绿地肌理第83-85页
5 中观层面——营造适宜步行的住区空间第85-129页
    5.1 研究重点第85页
    5.2 建设目标第85-86页
    5.3 步行优先的交通组织构建完整的步行出行网络第86-100页
        5.3.1 住区道路网络化第87-91页
        5.3.2 步行路径全覆盖第91-94页
        5.3.3 步行设施人性化第94-100页
    5.4 多样混合的用地功能满足多种步行出行目的第100-107页
        5.4.1 小尺度街区用地模式第100-103页
        5.4.2 用地功能混合布局第103-107页
    5.5 多元可及的公服设施提高步行出行吸引力第107-113页
        5.5.1 设施内容多样性第108-110页
        5.5.2 设施布局临近性第110-113页
    5.6 贴近自然的绿地空间营造怡人的步行出行环境第113-118页
        5.6.1 绿地空间多级布局第114-116页
        5.6.2 新技术有效支撑绿地空间建设第116-118页
    5.7 倡导健康的公共空间提升步行空间活力第118-129页
        5.7.1 多层级空间布局第118-125页
        5.7.2 空间内容多样化第125-129页
6 微观层面——提升适宜步行的住区环境第129-141页
    6.1 研究重点第129页
    6.2 建设目标第129-130页
    6.3 人本主义的设施环境优化步行出行体验第130-135页
        6.3.1 人性化的便利设施第130-133页
        6.3.2 多样化的景观绿化第133-135页
    6.4 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提升步行出行感受第135-141页
        6.4.1 多样的建筑布局第135-137页
        6.4.2 建筑风貌地域化第137-141页
7 结语和展望第141-145页
    7.1 结语第141-144页
        7.1.1 研究结论第141-142页
        7.1.2 研究创新第142-143页
        7.1.3 研究不足第143-144页
    7.2 展望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3页
附录第153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山地小城镇更新设计方法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
下一篇:产权、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城市设计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