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论文

DBA废液中二元羧酸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DBA废液中各二元酸的性质第10-11页
        1.2.1 丁二酸性质第10-11页
        1.2.2 戊二酸性质第11页
        1.2.3 己二酸性质第11页
    1.3 DBA废液中中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的提取分离现状第11-14页
        1.3.1 结晶法第11-12页
        1.3.2 蒸馏法第12页
        1.3.3 成盐酸化法第12页
        1.3.4 尿素加合法第12-13页
        1.3.5 溶剂萃取法第13-14页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16-29页
    2.1 试验试剂第16-17页
    2.2 试验仪器第17页
    2.3 试验方法第17-18页
    2.4 试验流程第18页
    2.5 分析方法第18-27页
        2.5.1 酸碱滴定法第18-20页
        2.5.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0-24页
        2.5.3 酸碱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对比第24-27页
    2.6 计算方法第27-28页
        2.6.1 萃取率第27页
        2.6.2 分配比第27页
        2.6.3 分离系数第27-28页
        2.6.4 反萃率第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萃取工艺的试验研究第29-65页
    3.1 二元酸溶解度性质第29页
    3.2 戊二酸的萃取研究第29-40页
        3.2.1 萃取剂的初步筛选第29-31页
        3.2.2 温度对戊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31-34页
        3.2.3 相比或萃取剂浓度对戊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34-38页
        3.2.4 萃取剂的二次优化第38页
        3.2.5 转速对戊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38-40页
    3.3 丁二酸的萃取研究第40-46页
        3.3.1 温度对丁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2-43页
        3.3.2 相比对丁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3-44页
        3.3.3 转速对丁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4-46页
    3.4 己二酸的萃取研究第46-50页
        3.4.1 温度对己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6-47页
        3.4.2 相比对己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7-48页
        3.4.3 转速对己二酸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48-50页
    3.5 饱和容量的测定第50-52页
    3.6 DBA废液的萃取研究第52-55页
        3.6.1 相比对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52-53页
        3.6.2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和分配比的影响第53-54页
        3.6.3 萃取次数对负载有机相体积的影响第54-55页
    3.7 萃取热力学理论研究第55-56页
    3.8 反萃取工艺的试验研究第56-60页
        3.8.1 水作反萃剂第57-58页
        3.8.2 饱和己二酸溶液作反萃剂第58-60页
    3.9 协同与竞争效应的研究第60-64页
        3.9.1 萃取过程协同与竞争效应的研究第61-63页
        3.9.2 反萃取过程协同与竞争效应的研究第63-64页
    3.10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溶剂和溶质间的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第65-84页
    4.1 负载有机相放置时间对反萃取的影响第65-69页
    4.2 拉曼光谱法对溶剂与溶质间作用的研究第69-74页
        4.2.1 G302 负载丁二酸与硝酸的负载有机相第69-70页
        4.2.2 G302 负载戊二酸与硝酸的负载有机相第70-72页
        4.2.3 G302 负载己二酸与硝酸的负载有机相第72-74页
    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溶剂与溶质间作用的研究第74-77页
        4.3.1 含有硝酸负载体系与不含硝酸负载体系之间的对比第74-75页
        4.3.2 不含硝酸负载体系之间的对比第75-76页
        4.3.3 溶剂化作用第76-77页
    4.4 红外光谱法对溶剂与溶质间作用的研究第77-82页
        4.4.1 G302 萃取各二元酸机理研究第78-79页
        4.4.2 含有硝酸的负载体系放置前后的对比第79-81页
        4.4.3 不含硝酸的负载体系放置前后的对比第81-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串级萃取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第84-104页
    5.1 分馏萃取工艺的研究第84-95页
        5.1.1 逆流萃取工艺的研究第84-88页
        5.1.2 逆流水洗工艺的研究第88-95页
    5.2 串级理论的应用第95-101页
        5.2.1 水相进料串级工艺设计第95-97页
        5.2.2 有机相进料串级工艺设计第97-99页
        5.2.3 串级工艺设计的实际应用第99-101页
    5.3 有机相的再生循环使用第101-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环境与生物样品分离分析应用的功能化磁性吸附剂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核桃壳亚临界水提取物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