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网络借贷平台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和发展 | 第10-12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 | 第10-11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技术条件 | 第11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市场环境 | 第11页 |
四、网络借贷平台的立法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网络借贷平台与其他借贷方式之比较 | 第12-14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与银行借贷 | 第12-13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与小额信贷 | 第13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与其他民间金融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网络借贷平台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社会功能 | 第14-15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 | 第15-16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对于金融权利的影响 | 第16页 |
第二章 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及其法律分析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域外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 | 第16-18页 |
一、域外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类型 | 第16-18页 |
二、域外网络借贷平台运行特点与经验 | 第18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 | 第18-21页 |
一、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类型 | 第18-20页 |
二、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行的特点与法律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关系 | 第21-24页 |
一、出借人与借款人的法律关系 | 第21-22页 |
二、借款人与中介平台的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三、出借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关系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的比较 | 第24-27页 |
一、单纯中介型——对比Prosper与拍拍贷 | 第25页 |
二、复合中介型——对比Zopa与宜信 | 第25-26页 |
三、非盈利公益型——对比Kiva与宜农贷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监管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类型 | 第27-29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 | 第27-28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的技术性风险 | 第28-29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经营的合规性风险 | 第29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主体缺位 | 第29-30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技术手段缺乏 | 第30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法律规范滞后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监管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配合 | 第31-34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监管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 第31页 |
二、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监管与征信制度 | 第31-32页 |
三、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监管与第三方托管制度 | 第32-33页 |
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监管与互联网准入制度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之制度完善 | 第34-44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制度完善的总体思路 | 第34-38页 |
一、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二、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制度完善的具体内容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明确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 | 第38-39页 |
一、完善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立法 | 第38页 |
二、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完善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 | 第39-41页 |
一、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模式 | 第39-40页 |
二、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完善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体系 | 第41-44页 |
一、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 | 第41-42页 |
二、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内容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