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人力管理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商鞅人力管理思想的形成 | 第16-25页 |
| 2.1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6-19页 |
| 2.1.1 风云变换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 | 第16-17页 |
| 2.1.2 内忧外患的秦国状况 | 第17-19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2.2.1 无神论基础上的历史进化论 | 第19-20页 |
| 2.2.2 人性“好利恶害”说 | 第20-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商鞅人力管理思想理论体系 | 第25-38页 |
| 3.1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 第25-26页 |
| 3.1.1 法之管理的重要性 | 第25页 |
| 3.1.2“布法于众”的公开性 | 第25-26页 |
| 3.1.3“刑无等级”的公平性 | 第26页 |
| 3.2 网格式管理模式 | 第26-28页 |
| 3.2.1 推行县制,健全行政管理机构 | 第26-27页 |
| 3.2.2“分户制”改革,实行小家庭制 | 第27页 |
| 3.2.3 实行连坐法,强化监督管理 | 第27-28页 |
| 3.3 人尽其力,人力分类管理 | 第28-33页 |
| 3.3.1 加强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富国 | 第28-29页 |
| 3.3.2 强化兵力管理以强国 | 第29-31页 |
| 3.3.3 强化官吏管理以安国 | 第31-32页 |
| 3.3.4 抑工商、贱诗书 | 第32-33页 |
| 3.4 信赏必罚、赏刑并举的激励管理思想 | 第33-34页 |
| 3.5 举贤重能的人才管理 | 第34-35页 |
| 3.6 商鞅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与理想境界 | 第35-37页 |
| 3.6.1 管理的本质 | 第35页 |
| 3.6.2 无为而治的理想 | 第35-3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商鞅管理思想之历史评判 | 第38-45页 |
| 4.1 商鞅管理思想之进步性 | 第38-39页 |
| 4.1.1 对秦国之影响 | 第38-39页 |
| 4.1.2 对后世之影响 | 第39页 |
| 4.2 商鞅管理思想之局限性 | 第39-42页 |
| 4.3 借鉴启示 | 第42-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