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视角的国企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问题探讨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1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1.2.2 关于“舞弊三角”理论的文献回顾 | 第16-17页 |
1.2.3 关于公司高管腐败的文献回顾 | 第17-18页 |
1.2.4 关于侵占型职务犯罪会计手法的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1.2.5 关于侵占型职务犯罪防范措施的文献回顾 | 第19-20页 |
1.2.6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1-22页 |
2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概述 | 第22-29页 |
2.1 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企业高管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3 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的含义及分类 | 第23页 |
2.2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分类 | 第23-24页 |
2.2.1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23页 |
2.2.2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分类 | 第23-24页 |
2.3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现状 | 第24-27页 |
2.3.1 涉案人数变化 | 第24-25页 |
2.3.2 涉案罪名分布 | 第25-26页 |
2.3.3 平均年龄分布 | 第26-27页 |
2.4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特点 | 第27-29页 |
2.4.1 犯罪主体特殊化 | 第27页 |
2.4.2 大案要案居多 | 第27-28页 |
2.4.3 集体腐败现象突出 | 第28页 |
2.4.4 犯罪手段随经济发展而变化 | 第28-29页 |
3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3.1 基于“欺诈三角”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3.1.1“欺诈三角”理论概述 | 第29-30页 |
3.1.2 犯罪压力分析 | 第30-31页 |
3.1.3 犯罪机会分析 | 第31页 |
3.1.4 犯罪理由分析 | 第31-32页 |
3.2 基于内部控制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内部控制程序缺失 | 第32-33页 |
3.2.2 内部控制的执行失效 | 第33页 |
3.2.3 内部控制调整的滞后性 | 第33-35页 |
4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会计手法 | 第35-43页 |
4.1 实施财务舞弊,侵占公款 | 第35-38页 |
4.1.1 公款私报,虚报冒领 | 第35页 |
4.1.2 收入不入账,个人侵占 | 第35-36页 |
4.1.3 伪造原始凭证,贪污挪用公款 | 第36页 |
4.1.4 虚列项目支出,贪污侵占 | 第36-37页 |
4.1.5 虚开发票 | 第37-38页 |
4.2 滥用决策权,侵占国有资产 | 第38-40页 |
4.2.1 法律文书造假,侵占公款 | 第38页 |
4.2.2 借结款之机挪用侵占公款 | 第38-39页 |
4.2.3 通过小金库私分公款 | 第39页 |
4.2.4 以公款购买公司股,增强控制权 | 第39页 |
4.2.5 利用公款投资,侵占经营成果 | 第39-40页 |
4.3 恶意操纵企业经营,实施职务侵占 | 第40-41页 |
4.3.1 关联交易,内幕交易 | 第40页 |
4.3.2 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不当得利 | 第40-41页 |
4.3.3 恶意操纵财务指标,粉饰经营效果 | 第41页 |
4.4 对外经营活动中受贿 | 第41-43页 |
4.4.1 工程项目的受贿 | 第41-42页 |
4.4.2 采购活动的受贿 | 第42-43页 |
5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治理对策 | 第43-47页 |
5.1 针对“欺诈三角”理论分析的治理对策 | 第43页 |
5.1.1 排解高管犯罪压力 | 第43页 |
5.1.2 减少高管犯罪机会 | 第43页 |
5.1.3 消除高管犯罪理由 | 第43页 |
5.2 针对内部控制的治理对策 | 第43-44页 |
5.2.1 完善内部控制程序 | 第43-44页 |
5.2.2 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 | 第44页 |
5.2.3 适时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 | 第44页 |
5.3 针对会计手法的治理对策 | 第44-47页 |
5.3.1 加强审计工作,严查财务舞弊 | 第44-45页 |
5.3.2 加强权力制衡,防治滥用决策权 | 第45页 |
5.3.3 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模式,防止恶意操纵 | 第45-46页 |
5.3.4 完善经营制度,规范对外活动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