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3-49页 |
| 1.1 贡布里希生平简介 | 第13-17页 |
| 1.2 贡布里希主要著作概述 | 第17-24页 |
| 1.3 国内外贡布里希研究综述 | 第24-49页 |
| 第2章 贡布里希特殊的艺术概念 | 第49-68页 |
| 2.1 “艺术”一词的范畴与演变 | 第49-51页 |
| 2.2 关于艺术可否被定义的争论 | 第51-56页 |
| 2.3 贡布里希的艺术研究核心:艺术家 | 第56-68页 |
| 第3章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与黑格尔的艺术史观 | 第68-99页 |
| 3.1 黑格尔的艺术史观与“大写的艺术” | 第68-76页 |
| 3.2 艺术进步论与艺术家技术的进步 | 第76-91页 |
| 3.3 贡布里希取代黑格尔思想体系的方法论 | 第91-99页 |
| 第4章 贡布里希与艺术中的理性及感性 | 第99-125页 |
| 4.1 德国“教化”传统与浪漫主义思潮之张力 | 第99-109页 |
| 4.2 贡布里希艺术美学思想中的“教化”传统 | 第109-118页 |
| 4.3 贡布里希判断艺术价值的理性原则 | 第118-125页 |
| 第5章 贡布里希论经典准则 | 第125-142页 |
| 5.1 “大艺术”与经典作品 | 第125-127页 |
| 5.2 传统图式与艺术创作 | 第127-131页 |
| 5.3 艺术准则与相对主义 | 第131-142页 |
| 第6章 贡布里希的图像阐释理论与方法 | 第142-162页 |
| 6.1 观看者的本分与情景逻辑 | 第142-149页 |
| 6.2 过度阐释与创作意图 | 第149-156页 |
| 6.3 图像阐释的理性与感性 | 第156-162页 |
| 第7章 贡布里希与现代艺术 | 第162-187页 |
| 7.1 现代艺术的兴起与症候:狂热与怪诞 | 第162-168页 |
| 7.2 贡布里希艺术哲学的理性原则:“中庸之道” | 第168-183页 |
| 7.3 新奇的艺术形式:欣然接受还是断然拒绝 | 第183-187页 |
| 第8章 贡布里希艺术美学思想与当代西方新理念 | 第187-218页 |
| 8.1 当代学者对贡布里希的质疑与批判 | 第187-199页 |
| 8.2 贡布里希与埃尔金斯:传统思想与新理念的碰撞与对话 | 第199-212页 |
| 8.3 当代学者为贡布里希辩护:坚持传统与理性 | 第212-218页 |
| 结语 | 第218-2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0-235页 |
| 作者简历 | 第23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235-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