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3页
    1.1 何首乌鉴别第14-15页
        1.1.1 何首乌易混品种第14-15页
        1.1.2 何首乌种内差异性研究第15页
    1.2 何首乌化学成分第15-17页
    1.3 何首乌药理作用第17-18页
    1.4 何首乌组织培养及毛状根培养第18-21页
        1.4.1 离体快速繁殖第18-19页
        1.4.2 组织培养第19-20页
        1.4.3 毛状根培养第20-21页
    1.5 二苯乙烯苷合成代谢第21-29页
        1.5.1 芪类化合物第21-22页
        1.5.2 苯丙氨酸途径第22-24页
        1.5.3 芪合酶第24-27页
        1.5.4 糖苷转移酶第27-28页
        1.5.5 二苯乙烯苷合成路径研究第28-29页
    1.6 抑制消减杂交第29-30页
    1.7 转录组测序及数字表达谱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30-31页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1-33页
        1.8.1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31-32页
        1.8.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32页
        1.8.3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含量检测第33-4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3-34页
        2.1.1 实验材料第33页
        2.1.2 主要试剂第33页
        2.1.3 实验仪器第33-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2.2.1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34页
        2.2.2 标准品溶液制备第34页
        2.2.3 常温浸提与水浴浸提对照第34页
        2.2.4 色谱条件第34页
        2.2.5 线性关系考察第34-36页
        2.2.6 精密度试验第36页
        2.2.7 重复性试验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2.3.1 水浴与冷浸效果比较第36-37页
        2.3.2 冷浸时间考察第37页
        2.3.3 不同产地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含量考察第37-39页
        2.3.4 何首乌不同组织二苯乙烯苷含量考察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抑制消减杂交筛选可能的目的基因第41-73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1-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1页
        3.1.2 实验试剂第41-42页
        3.1.3 溶液配制第42-43页
        3.1.4 实验仪器第43页
        3.1.5 RNA 操作的实验器材预处理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61页
        3.2.1 抽提总 RNA第43-44页
        3.2.2 RNA 样品质量检测第44-45页
        3.2.3 mRNA 的分离纯化第45-46页
        3.2.4 抑制消减杂交第46-52页
        3.2.5 SSH 目的片段的分离回收第52-53页
        3.2.6 目的片段的保存与测序第53-55页
        3.2.7 SSH 片段的 BLAST 注释第55-56页
        3.2.8 3’5’RACE 扩增全长序列第56-59页
        3.2.9 内参β-actin 检测 cDNA 完整性第59-60页
        3.2.10 RACE 目的片段的分离回收第60页
        3.2.11 RACE 片段的保存与测序第60-61页
        3.2.12 全长序列的拼接与注释第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2页
        3.3.1 RNA 抽提质量检测第61-62页
        3.3.2 内参β-actin 检测第62页
        3.3.3 抑制消减杂交实验评估第62-64页
        3.3.4 SSH 测序结果汇总第64页
        3.3.5 SSH 基因功能注释第64-68页
        3.3.6 RACE 扩增效果第68页
        3.3.7 RACE 序列分析第68-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何首乌块根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第73-123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4-75页
        4.1.1 实验材料第74页
        4.1.2 实验试剂第74-75页
        4.1.3 溶液配制第75页
        4.1.4 实验仪器第75页
        4.1.5 RNA 操作的实验器材预处理第75页
    4.2 实验方法第75-89页
        4.2.1 抽提总 RNA第75页
        4.2.2 RNA 样品质量检测第75-76页
        4.2.3 RNA-Seq 测序文库制备第76-77页
        4.2.4 RNA-Seq 文库测序第77页
        4.2.5 转录组信息分析第77-82页
        4.2.6 DGE 文库的制备与测序第82-83页
        4.2.7 DGE 信息学分析第83-86页
        4.2.8 qPCR 检验基因表达水平第86-8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9-121页
        4.3.1 RNA 质量检测第89-90页
        4.3.2 RNA-seq 产量统计第90-91页
        4.3.3 组装结果第91-92页
        4.3.4 转录组基因的扩增检测第92页
        4.3.5 Unigene 功能注释第92-94页
        4.3.6 转录组序列的全局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4-97页
        4.3.7 DGE 文库质量第97-100页
        4.3.8 基因表达注释第100-101页
        4.3.9 差异表达基因的 GO 功能富集分析第101页
        4.3.10 Pathway 显著性富集分析第101-105页
        4.3.11 内参的筛查分析第105-108页
        4.3.12 待测基因的 RT-PCR 检验第108-109页
        4.3.13 二苯乙烯苷合成路径的分析第109-115页
        4.3.14 块根中涉及响应机制的差异基因第115-120页
        4.3.15 块根中涉及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第120-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五章 不同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第123-143页
    5.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23-124页
        5.1.1 实验材料第123页
        5.1.2 实验试剂第123页
        5.1.3 溶液配制第123页
        5.1.4 实验仪器第123页
        5.1.5 RNA 操作的实验器材预处理第123-124页
    5.2 实验方法第124-127页
        5.2.1 总 RNA 的提取第124页
        5.2.2 RNA 样品质量检测第124页
        5.2.3 DGE 文库的制备与测序第124页
        5.2.4 DGE 信息学分析第124-125页
        5.2.5 qPCR 检验基因表达水平第125-12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7-141页
        5.3.1 RNA 质量检测第127页
        5.3.2 DGE 文库质量第127-131页
        5.3.3 基因表达注释第131-132页
        5.3.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132-133页
        5.3.5 反义链的转录分析第133页
        5.3.6 表达模式聚类分析第133-134页
        5.3.7 GO 功能富集分析第134-135页
        5.3.8 待测基因的 RT-PCR 检测第135-137页
        5.3.9 Pathway 显著性富集分析第137-141页
        5.3.10 不同组织间涉及响应机制的差异基因第141页
    5.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第143-146页
    结论第143-144页
    展望第144-145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8页
附录第158-1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6-197页
致谢第197-199页
附件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基因组编辑的家蚕丝腺遗传改良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杨桃根提取物DMDD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抗糖尿病效应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