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导电聚吡咯腐蚀过程的电化学机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52页
    1.1 导电聚合物概述第13-25页
        1.1.1 导电机制第13-18页
        1.1.2 合成方法第18-19页
        1.1.3 研究手段第19-21页
        1.1.4 应用领域第21-25页
    1.2 聚吡咯的合成及特性第25-37页
        1.2.1 聚合机理第25-26页
        1.2.2 化学聚合第26-28页
        1.2.3 电化学聚合第28-30页
        1.2.4 聚吡咯的结构第30-33页
        1.2.5 聚吡咯的性质第33-37页
    1.3 聚吡咯的腐蚀降解第37-39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52页
2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52-58页
    2.1 引言第52页
    2.2 主要试剂、材料及仪器第52-53页
    2.3 主要实验方法第53-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3 聚吡咯的腐蚀行为特征第58-76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第58-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4页
        3.3.1 介质因素的影响第60-65页
        3.3.2 电极电位的影响第65-69页
        3.3.3 掺杂对阴离子的影响第69-72页
        3.3.4 聚吡咯腐蚀过程的电化学机制第72-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4 电化学极化作用下聚吡咯的腐蚀第76-101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实验第76-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97页
        4.3.1 电化学阳极过程对聚吡咯腐蚀的影响第78-83页
        4.3.2 电化学阳极过程对聚吡咯腐蚀的作用机理第83-87页
        4.3.3 电化学阴极过程对聚吡咯腐蚀的影响第87-95页
        4.3.4 电化学阴极过程对聚吡咯腐蚀的作用机理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5 聚吡咯膜上的腐蚀原电池第101-139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实验第101-10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3-135页
        5.3.1 聚吡咯独立膜电极电化学行为表征第103-112页
        5.3.2 聚吡咯氧化还原状态差电偶第112-114页
        5.3.3 溶解氧浓度差电偶第114-120页
        5.3.4 H~+离子浓度差电偶第120-125页
        5.3.5 电解质浓度差电偶第125-128页
        5.3.6 温度差电偶第128-130页
        5.3.7 聚吡咯膜上的腐蚀微电池第130-131页
        5.3.8 电化学过程对聚吡咯腐蚀动力学的影响第131-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39页
6 聚吡咯与基底金属的相互影响第139-171页
    6.1 引言第139-140页
    6.2 实验第140-14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2-165页
        6.3.1 基底金属对聚吡咯膜电位的影响第142-144页
        6.3.2 聚吡咯-基底金属的电偶行为第144-155页
        6.3.3 聚吡咯膜对基底金属的保护第155-165页
    6.4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71-174页
    7.1 全文总结第171-173页
    7.2 创新与展望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变形性能研究
下一篇:深海悬链线立管触地区域疲劳及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