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非均匀热流密度下热电器件的热—应力—发电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史 | 第11-12页 |
| 1.3 温差发电技术国内外研究以及应用情况 | 第12-14页 |
| 1.4 温差发电关键理论 | 第14-16页 |
| 1.5 温差发电材料概述 | 第16-19页 |
| 2 热电器件传热-应力-发电耦合数学模型 | 第19-25页 |
| 2.1 物理模型 | 第19页 |
| 2.2 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 2.3 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 2.4 网格无关性检查 | 第23-25页 |
| 3 热电器件的传热和发电特性 | 第25-62页 |
| 3.1 均匀热流密度下物性参数对热电性能的影响 | 第25-33页 |
| 3.2 均匀热流密度下热辐射对热电性能的影响 | 第33-37页 |
| 3.3 非均匀热流密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 第37-52页 |
| 3.4 热电器件启停特性分析 | 第52-56页 |
| 3.5 三角函数各个参数对其影响 | 第56-6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热电器件的热应力和发电性能 | 第62-83页 |
| 4.1 模块最大热应力节点的确定 | 第62-66页 |
| 4.2 物性参数变化对热应力的影响 | 第66-70页 |
| 4.3 辐射换热对热应力的影响 | 第70-71页 |
| 4.4 聚热层厚度对热应力的影响 | 第71-77页 |
| 4.5 铜板厚度对热电模块热应力的影响 | 第77-79页 |
| 4.6 聚热层和铜板层厚度对发电的影响 | 第79-82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 5.1 本文总结 | 第83-84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附录1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
| 附录2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