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准格尔旗城市总体布局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宏观背景:煤炭型城镇发展趋势与国家能源政策分析第11-13页
        1.1.2 发展背景: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对准格尔旗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第13-15页
        1.1.3 现实背景:工业发展对城市总体布局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第15-17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2.2 研究意义第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研究框架第20-21页
2 城市总体布局相关理论研究第21-28页
    2.1 城市总体布局相关研究第21-23页
        2.1.1 国外相关规划思想第21-22页
        2.1.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22-23页
    2.2 资源型城市相关研究第23-26页
        2.2.1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相关研究第23-24页
        2.2.2 国内资源型城市发展相关研究第24-26页
    2.3 准格尔旗城市发展相关规划及研究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准格尔旗基本概况第28-49页
    3.1 旗域概况第28-32页
        3.1.1 区位状况第28页
        3.1.2 人口发展特征第28-31页
        3.1.3 经济社会状况第31-32页
    3.2 准格尔旗县城概况第32-40页
        3.2.1 准格尔旗县城发展历程第32-33页
        3.2.2 准格尔旗县城基本现状第33-40页
    3.3 准格尔旗城市总体布局发展阶段第40-44页
        3.3.1 1990 年-2004 年以薛家湾城区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41-43页
        3.3.2 2005 年至今“薛-大”双城区共同发展阶段第43-44页
    3.4 2012 版总体规划的不足及其现状布局中面临的问题第44-48页
        3.4.1 2012 版总体规划的主要不足第44-46页
        3.4.2 准格尔旗现状布局存在的不足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准格尔旗城市功能第49-71页
    4.1 城市功能发展和核心问题识别第49-60页
        4.1.1 城市功能发展分析第49-54页
        4.1.2 城市功能存在的问题第54-60页
    4.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第60-64页
        4.2.1 优势条件分析第60-63页
        4.2.2 制约因素第63-64页
    4.3 准格尔旗城市功能优化研究第64-70页
        4.3.1 城市功能调整思路第65-68页
        4.3.2 城市功能定位和布局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准格尔旗城市结构第71-95页
    5.1 城市结构演变及其问题第72-79页
        5.1.1 城市结构发展分析第72-76页
        5.1.2 城市结构存在的问题第76-79页
    5.2 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调整第79-86页
        5.2.1 城市建设用地与空间发展方向确定第79-84页
        5.2.2 城市结构调整思路第84-86页
    5.3 准格尔旗城市结构整合第86-93页
        5.3.1 城市结构的整合和梳理第86-88页
        5.3.2 城市结构规划途径第88-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6 准格尔旗城市形态第95-125页
    6.1 城市形态演变及测度第95-103页
        6.1.1 空间发展历史进程第95-98页
        6.1.2 准格尔旗城市指标测度第98-102页
        6.1.3 准格尔旗空间形态的时空特征第102-103页
    6.2 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和问题第103-111页
        6.2.1 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第103-107页
        6.2.2 城市形态问题第107-111页
    6.3 城市形态的优化思路与重塑第111-122页
        6.3.1 城市形态优化思路第111-118页
        6.3.2 城市形态的重塑与强化第118-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125页
7 结语与不足第125-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图表目录第135-139页
附录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原山区古村落景观提升改造研究--以信阳市新县毛铺村为例
下一篇:果蔬冷藏库竖壁贴附送风模式流场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