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原料与辅助材料论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论文--助剂论文

含硅可聚合型光引发剂引发梯度聚合物的性能研究及含硅双酰基氧化膦光引发剂的合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8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光固化材料第18页
    1.3 光固化原理第18-19页
    1.4 光固化材料组成第19-20页
    1.5 光引发剂第20-34页
        1.5.1 裂解型小分子光引发剂第20-23页
            1.5.1.1 苯偶姻及其衍生物第20-21页
            1.5.1.2 苯偶酰缩酮第21页
            1.5.1.3 苯乙酮衍生物第21-22页
            1.5.1.4 α-羟烷基苯酮第22-23页
        1.5.2 夺氢型小分子光引发剂第23页
        1.5.3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第23-24页
        1.5.4 可聚合及大分子光引发剂第24-30页
        1.5.5 多官能度光引发剂第30-34页
    1.6 含硅类光引发剂第34-38页
    1.7 梯度聚合第38-41页
        1.7.1 功能梯度材料的定义第38页
        1.7.2 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8-40页
        1.7.3 梯度材料的应用第40-41页
    1.8 氧阻聚第41-45页
        1.8.1 降低氧阻聚的方法第42-45页
            1.8.1.1 改变光引发机理第42页
            1.8.1.2 增加光聚合反应的速率第42-44页
            1.8.1.3 改变光固化工艺第44-45页
    1.9 课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45-48页
        1.9.1 课题的目的、意义第45页
        1.9.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45-48页
第二章 含硅可聚合型光引发剂引发梯度聚合物的性能研究第48-70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48-49页
        2.1.1 实验主要原料第48-49页
        2.1.2 实验主要仪器第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53页
        2.2.1 紫外吸收测试第49-50页
        2.2.2 光聚合动力学测试第50页
        2.2.3 光引发剂在单体中的上浮性能第50页
        2.2.4 梯度聚合物棒的制备第50-51页
        2.2.5 梯度聚合物膜的制备第51页
        2.2.6 梯度聚合物性能表征第51-5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3-67页
        2.3.1 光引发剂的紫外吸收第53页
        2.3.2 光聚合动力学第53-56页
        2.3.3 光引发剂在MMA中上浮能力第56-58页
        2.3.4 梯度聚合物的性能测试第58-63页
        2.3.5 聚合膜的性能测试第63-67页
    2.4 小结第67-70页
第三章 含硅酰基氧化膦光引发剂的合成第70-90页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71-72页
        3.1.1 实验原料第71-72页
        3.1.2 实验仪器第72页
    3.2 合成路线的讨论第72-88页
        3.2.1 路线一第73-79页
        3.2.2 路线二第79-80页
        3.2.3 路线三第80-88页
    3.3 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C-P键的插羰反应的探索第90-100页
    4.1 实验主要原料及仪器第91页
        4.1.1 实验主要原料第91页
        4.1.2 实验仪器第91页
    4.2 C-P键插羰反应的研究第91-98页
        4.2.1 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a的制备第92-95页
            4.2.1.1 中间产物a-1的制备与表征第92-94页
            4.2.1.2 目标产物a的制备第94-95页
        4.2.2 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b的制备第95-98页
            4.2.2.1 中间产物b-1的制备第95-96页
            4.2.2.2 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b的制备与表征第96-98页
        4.2.3 C-P键插入CO的羰基化反应第98页
    4.3 小结第98-100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11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10-112页
附件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客户价值分类的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研究
下一篇:福建西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