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新疆煤灰成分对焦炭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中国炼焦煤资源第9-10页
        1.1.1 中国煤资源特点第9页
        1.1.2 新疆煤资源状况第9-10页
    1.2 焦炭作用第10-11页
    1.3 配煤炼焦第11-12页
        1.3.1 配煤意义第11页
        1.3.2 配煤原理第11-12页
    1.4 焦炭质量指标第12-15页
        1.4.1 焦炭灰分第12-13页
        1.4.2 焦炭的气孔结构第13页
        1.4.3 焦炭的光学显微组分第13页
        1.4.4 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第13页
        1.4.5 焦炭的结构强度和显微强度第13-14页
        1.4.6 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第14-15页
    1.5 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第15-22页
        1.5.1 原料煤性质第15页
        1.5.2 煤细度影响第15-16页
        1.5.3 改质剂第16页
        1.5.4 炼焦工艺第16-17页
        1.5.5 焦炭显微结构第17-18页
        1.5.6 矿物质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第18-22页
    1.6 研究本课题目的意义第22-23页
2. 实验部分第23-27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3-24页
        2.1.1 实验原料第23页
        2.1.2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步骤第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3.1 实验对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第24-25页
        2.3.2 配合煤炼焦第25-27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61页
    3.1 原料检测第27-30页
        3.1.1 单种煤检测第27-29页
        3.1.2 配合煤检测第29-30页
    3.2 灰成分催化指数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第30-44页
        3.2.1 单种煤比较第30-37页
        3.2.2 配合煤间比较第37-42页
        3.2.3 碱性指数与热性能关系第42-44页
    3.3 新疆煤与别地煤灰成分的差异性第44-53页
    3.4 催化指数与冷态性能的关系第53-55页
    3.5 两种工艺比较第55-61页
        3.5.1 捣固、常规比较第55-59页
        3.5.2 采用低催化指数的煤进行捣固配煤炼焦第59-61页
4.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机型平尾与机身对接的数字量协调技术研究
下一篇:公共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