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灰成分对焦炭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中国炼焦煤资源 | 第9-10页 |
1.1.1 中国煤资源特点 | 第9页 |
1.1.2 新疆煤资源状况 | 第9-10页 |
1.2 焦炭作用 | 第10-11页 |
1.3 配煤炼焦 | 第11-12页 |
1.3.1 配煤意义 | 第11页 |
1.3.2 配煤原理 | 第11-12页 |
1.4 焦炭质量指标 | 第12-15页 |
1.4.1 焦炭灰分 | 第12-13页 |
1.4.2 焦炭的气孔结构 | 第13页 |
1.4.3 焦炭的光学显微组分 | 第13页 |
1.4.4 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 | 第13页 |
1.4.5 焦炭的结构强度和显微强度 | 第13-14页 |
1.4.6 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 | 第14-15页 |
1.5 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 | 第15-22页 |
1.5.1 原料煤性质 | 第15页 |
1.5.2 煤细度影响 | 第15-16页 |
1.5.3 改质剂 | 第16页 |
1.5.4 炼焦工艺 | 第16-17页 |
1.5.5 焦炭显微结构 | 第17-18页 |
1.5.6 矿物质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 | 第18-22页 |
1.6 研究本课题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3.1 实验对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 | 第24-25页 |
2.3.2 配合煤炼焦 | 第25-27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61页 |
3.1 原料检测 | 第27-30页 |
3.1.1 单种煤检测 | 第27-29页 |
3.1.2 配合煤检测 | 第29-30页 |
3.2 灰成分催化指数对焦炭热性能影响 | 第30-44页 |
3.2.1 单种煤比较 | 第30-37页 |
3.2.2 配合煤间比较 | 第37-42页 |
3.2.3 碱性指数与热性能关系 | 第42-44页 |
3.3 新疆煤与别地煤灰成分的差异性 | 第44-53页 |
3.4 催化指数与冷态性能的关系 | 第53-55页 |
3.5 两种工艺比较 | 第55-61页 |
3.5.1 捣固、常规比较 | 第55-59页 |
3.5.2 采用低催化指数的煤进行捣固配煤炼焦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