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络监控相关概述 | 第15-27页 |
2.1 监控设备部署模式 | 第15-16页 |
2.1.1 旁路监听模式 | 第15页 |
2.1.2 透明网桥模式 | 第15-16页 |
2.2 监控系统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2.2.1 集中式结构 | 第16页 |
2.2.2 分布式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2.3 Netfilter抓包技术 | 第17-18页 |
2.4 应用层协议数据还原技术 | 第18页 |
2.5 文本分类技术 | 第18-26页 |
2.5.1 文本预处理 | 第19-21页 |
2.5.2 KNN算法 | 第21-22页 |
2.5.3 Naive Bayesian算法 | 第22-23页 |
2.5.4 SVM算法 | 第23-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DNMS文本过滤关键算法 | 第27-55页 |
3.1 DNMS文本过滤框架 | 第27-28页 |
3.2 一种基于Netfilter的数据包过滤方法 | 第28-31页 |
3.2.1 过滤过程 | 第28页 |
3.2.2 黑白名单查找算法 | 第28-31页 |
3.2.3 算法分析 | 第31页 |
3.3 一种基于应用层标记的数据包还原方法 | 第31-34页 |
3.3.1 模型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应用层数据包还原算法 | 第33页 |
3.3.3 会话超时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3.4 一种基于文本块分布的网页去噪方法 | 第34-40页 |
3.4.1 网页文本块 | 第34-36页 |
3.4.2 网页正文抽取步骤 | 第36-38页 |
3.4.3 网页正文抽取效果测试 | 第38-40页 |
3.5 改进的CHI分布特征提取方法 | 第40-45页 |
3.5.1 传统CHI统计方法的不足 | 第40-41页 |
3.5.2 CHI统计方法的改进 | 第41-43页 |
3.5.3 CHI方法改进效果测试 | 第43-45页 |
3.6 改进的TF-IDF权值计算方法 | 第45-49页 |
3.6.1 传统TF-IDF计算方法的不足 | 第45-46页 |
3.6.2 TF-IDF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46-48页 |
3.6.3 TF-IDF方法改进效果测试 | 第48-49页 |
3.7 DNMS文本过滤方法 | 第49-54页 |
3.7.1 SVM与其他分类算法的测试对比 | 第49页 |
3.7.2 SVM径向基核函数的优化 | 第49-51页 |
3.7.3 基于SVM多类分类的文本过滤方法 | 第51-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DNMS框架总体设计 | 第55-64页 |
4.1 系统整体架构 | 第55页 |
4.2 监控节点 | 第55-58页 |
4.2.1 数据包过滤模块 | 第56页 |
4.2.2 数据还原模块 | 第56页 |
4.2.3 内容分析模块 | 第56-57页 |
4.2.4 数据通信与存储模块 | 第57页 |
4.2.5 原型系统模拟 | 第57-58页 |
4.3 监控中心 | 第58-61页 |
4.3.1 数据通信模块 | 第58-61页 |
4.3.2 数据存储模块 | 第61页 |
4.3.3 控制平台 | 第61页 |
4.4 通信消息设计 | 第61-63页 |
4.4.1 消息分类 | 第61-62页 |
4.4.2 消息格式定义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DNMS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4-82页 |
5.1 监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79页 |
5.1.1 数据包过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65页 |
5.1.2 数据还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71页 |
5.1.3 内容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1-78页 |
5.1.4 数据通信与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8-79页 |
5.2 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 第79-81页 |
5.2.1 数据存储与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9-80页 |
5.2.2 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80-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82-87页 |
6.1 实施方案 | 第82页 |
6.2 监控节点性能测试 | 第82-85页 |
6.3 监控中心测试 | 第85-86页 |
6.4 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第8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7.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87页 |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