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SBR工艺概述 | 第13-16页 |
1.1.1 SBR工艺介绍及发展 | 第13-14页 |
1.1.2 SBR工艺流程及原理 | 第14页 |
1.1.3 SBR工艺特点 | 第14-15页 |
1.1.4 SBR脱氮除磷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 生物脱氮原理与发展 | 第16-24页 |
1.2.1 概述 | 第16-17页 |
1.2.2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7-20页 |
1.2.3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第20-22页 |
1.2.4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 第22-24页 |
1.3 外加碳源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1页 |
1.3.1 传统碳源 | 第25-27页 |
1.3.2 新型碳源 | 第27-29页 |
1.3.3 研究方向展望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课题设计 | 第31-37页 |
2.1 课题背景 | 第31-32页 |
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32-33页 |
2.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32-33页 |
2.2.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3页 |
2.2.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3页 |
2.3 试验装置及运行参数 | 第33-35页 |
2.3.1 试验装置设备配置 | 第33-34页 |
2.3.2 试验运行参数 | 第34-35页 |
2.4 试验用水和污泥 | 第35页 |
2.4.1 试验用水 | 第35页 |
2.4.2 试验用泥 | 第35页 |
2.5 分析项目、方法和仪器 | 第35-37页 |
第三章 SBR工艺生物脱氮研究 | 第37-47页 |
3.1 反应器启动 | 第37-39页 |
3.2 SBR工艺脱氮研究 | 第39-46页 |
3.2.1 有机物降解和硝化作用与DO的关系分析 | 第39-41页 |
3.2.2 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 | 第41-43页 |
3.2.3 内源反硝化研究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补充碳源强化生物脱氮效果研究 | 第47-65页 |
4.1 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反应器运行效果 | 第47-56页 |
4.1.1 乙酸钠投加量为0mg/L的运行效果 | 第47-49页 |
4.1.2 乙酸钠投加量为100mg/L的运行效果 | 第49-51页 |
4.1.3 乙酸钠投加量为150mg/L的运行效果 | 第51-53页 |
4.1.4 乙酸钠投加量为200mg/L的运行效果 | 第53-55页 |
4.1.5 投加乙酸钠的最佳C/N及反硝化速率 | 第55-56页 |
4.2 裂解液为外加碳源时反应器运行效果 | 第56-63页 |
4.2.1 污泥低温碳化及裂解液概述 | 第57-60页 |
4.2.2 裂解液投加量为800mL(CODcr为108.27mg/L)时运行效果 | 第60-61页 |
4.2.3 裂解液投加量为400mL(CODcr为54.14mg/L)时运行效果 | 第61-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