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1 银耳概述 | 第13-14页 |
2 银耳生活史 | 第14-15页 |
3 银耳芽孢转基因体系概述 | 第15-16页 |
4 Zecion~(TM)简述 | 第16页 |
5 电击转化法的简述 | 第16-17页 |
6 TAT-Survivin(T34A)简述 | 第17-18页 |
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筛选标记与转化方法的选择 | 第19-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1.1 菌株与表达载体 | 第19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19-20页 |
1.3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20-21页 |
1.4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1.5 引物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2.1 原生质体转化法转化银耳芽孢 | 第22-23页 |
2.2 PNP载体可用性验证 | 第23-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3.1 原生质体制备 | 第29页 |
3.2 pCAMBIA1301-lacZ载体转化银耳芽孢 | 第29-30页 |
3.3 银耳芽孢对zeocin~(TM)敏感性实验 | 第30-31页 |
3.4 lacZ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1页 |
3.5 重组质粒PNP-lacZ鉴定 | 第31-33页 |
3.6 重组质粒PNP-lacZ转化银耳芽孢结果 | 第33页 |
3.7 重组质粒PNP-lacZ转化子鉴定结果 | 第33-34页 |
3.8 TEF1-EM7启动子与lacZ基因的获取 | 第34-35页 |
3.9 重组质粒PNP-PZ的鉴定 | 第35页 |
3.10 重组质粒pPZ-lacZ的鉴定 | 第35-36页 |
3.11 重组质粒pPZ-lacZ转化银耳芽孢结果 | 第36-37页 |
3.12 重组质粒pPZ-lacZ转化子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含不同启动子及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1.1 菌株与表达载体 | 第40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40页 |
1.3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40页 |
1.4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1.5 引物 | 第40-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2.1 质粒的提取 | 第41-42页 |
2.2 PCR反应体系与条件 | 第42页 |
2.3 酶切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2.4 目的基因的回收 | 第43页 |
2.5 连接体系 | 第43页 |
2.6 不同启动子含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3.1 p35s-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45-50页 |
3.3 pgpd Ⅱ -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50-52页 |
3.4 pRP27-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52-54页 |
3.5 pgTf-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54-55页 |
3.6 pAOX Ⅰ -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55-57页 |
3.7 pGAP-lacZ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57-5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含不同启动子及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银耳芽孢及表达验证 | 第59-7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1.1 菌株与表达载体 | 第59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59页 |
1.3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59页 |
1.4 仪器设备 | 第59页 |
1.5 引物 | 第59-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2.1 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银耳芽孢中 | 第60-61页 |
2.2 转化子的鉴定 | 第61页 |
2.3 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能力的比较 | 第61-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3.1 重组质粒转化银耳芽孢结果 | 第63-64页 |
3.2 拟转化子PCR鉴定结果 | 第64-69页 |
3.3 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能力的比较结果 | 第69-71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71-73页 |
第四章 rfp基因与TAT-survivin(T34A)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验证 | 第73-8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1.1 菌株与表达载体 | 第73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73页 |
1.3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73页 |
1.4 仪器设备 | 第73页 |
1.5 引物 | 第73-7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2.1 rfp-survivin基因的获取 | 第74页 |
2.2 pRP27-RS与pAOX Ⅰ -RS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4页 |
2.3 重组质粒转化银耳芽孢与验证 | 第74-7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3.1 融合基因rfp-survivin(T34A)的设计与合成分析 | 第75-76页 |
3.2 pRP27-RS与pAOX Ⅰ-RS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76-77页 |
3.3 重组质粒转化银耳芽孢与鉴定结果 | 第77-8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80-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