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供应链协同绩效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24页 |
2.1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1 供应链内涵 | 第16-17页 |
2.1.2 供应链管理内涵 | 第17-18页 |
2.2 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协同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供应链协同的内涵与动因分析 | 第19-20页 |
2.2.3 供应链协同结构模型分析 | 第20-21页 |
2.3 供应链协同绩效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3.1 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2 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与管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0页 |
3.1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4-25页 |
3.2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页 |
3.3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25-29页 |
3.3.1 信息协同 | 第25-27页 |
3.3.2 业务协同 | 第27-28页 |
3.3.3 财务指标 | 第28页 |
3.3.4 客户服务 | 第28-29页 |
3.3.5 协同抵御风险能力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0-42页 |
4.1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30页 |
4.2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 第30-39页 |
4.2.1 层次分析法 | 第30-34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4-36页 |
4.2.3 梯形模糊数相似度评价法 | 第36-39页 |
4.2.4 着眼于供应链协同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 | 第39页 |
4.3 基于梯形模糊数相似度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方法改进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2-52页 |
5.1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5.1.1 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各级指标的确定 | 第42-46页 |
5.1.2 一级指标的评判及供应链协同绩效的综合评价 | 第46-49页 |
5.2 提高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5.2.1 构建完善供应链信息协同平台,牢固供应链协同基础 | 第49-50页 |
5.2.2 加强供应链核心竞争力识别与整合,提高协同运作效率 | 第50页 |
5.2.3 完善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实现链内激励作用 | 第50-51页 |
5.2.4 增强链内企业间信任度,保证供应链连续性和整体效益 | 第51页 |
5.2.5 促进链内企业文化融合,强化供应链内聚力 | 第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