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1-12页 |
(二) 安全度的测度和评价 | 第12页 |
(三) 问题探源及对策选择 | 第12页 |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一) 中国零售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 | 第12-13页 |
(二) 开放条件下外资零售业的扩张与政府规制选择 | 第13-14页 |
(三)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基本观点 | 第15-16页 |
五、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页 |
六、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一、 关于产业安全的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一) 国外关于产业安全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二) 国内关于产业安全的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二、 对零售业产业安全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三、 零售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23-24页 |
四、 产业安全的政府规制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产业安全的界定 | 第26-38页 |
一、 产业安全的涵义 | 第26-28页 |
二、 产业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一) 国际直接投资(FDI) | 第29页 |
(二) 国际债务 | 第29-30页 |
(三) 国际投资资本 | 第30页 |
(四) 商品对外贸易 | 第30页 |
(五) 产业生存环境 | 第30-31页 |
(六) 产业政策 | 第31页 |
(七) 产业国际竞争力 | 第31页 |
三、 产业安全的分类 | 第31-33页 |
(一) 产业安全的梳理 | 第31-32页 |
(二)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产业安全分类 | 第32-33页 |
(三) 基于产业分类的产业安全分类 | 第33页 |
四、 在开放条件下零售业产业安全 | 第33-38页 |
(一) 我国零售业现状 | 第34-37页 |
(二) 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50页 |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0页 |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8页 |
(二) 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三) 赋值方法 | 第39页 |
(四) 赋权方法 | 第39页 |
(五) 评价结果估算 | 第39-40页 |
二、 中国零售业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应具体指标分析 | 第40-48页 |
(一) 零售业生存安全评价体系 | 第40-43页 |
(二) 零售业发展安全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三) 零售业控制安全评价体系 | 第45-47页 |
(四) 零售业权益安全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三、 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度的估算结果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外资零售业的扩张与政府规制 | 第50-58页 |
一、 开放条件下外资零售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 第50-53页 |
(一) 完全静态条件下外资零售业与我国地方政府规制的博弈分析 | 第50-53页 |
(二) 非对称信息博弈分析 | 第53页 |
二、 地方政府规制异化的根源及其治理 | 第53-58页 |
(一) 地方政府规制异化的根源 | 第54-55页 |
(二) 治理措施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选择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