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宋代太学学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6页
    1.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学术史回顾第8-14页
        1.2.1 关于宋代太学的研究第8-10页
        1.2.2 关于宋代太学官员的研究第10-12页
        1.2.3 中国古代其他朝代的太学研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宋代太学的发展第16-25页
    2.1 北宋初期的太学第16-18页
    2.2 庆历兴学时期的太学第18-19页
        2.2.1 范仲淹改革中太学的发展第18-19页
        2.2.2 范仲淹改革失败后的太学第19页
    2.3 熙宁·元丰兴学时期的太学第19-22页
        2.3.1 王安石变法时期太学的发展第20-21页
        2.3.2 变法失败后的太学第21-22页
    2.4 崇宁兴学时期的太学第22-23页
        2.4.1 蔡京改革太学的措施第22页
        2.4.2 崇宁时期太学的发展第22-23页
    2.5 南宋太学的发展第23-25页
第3章 宋代太学官员沿革及构成第25-35页
    3.1 太学学官的历史第25-26页
    3.2 宋代太学学官构成第26-32页
    3.3 太学学官的任职要求第32-35页
第4章 宋代太学学官管理第35-46页
    4.1 宋代太学学官的管理机构第35-36页
    4.2 太学学官的遴选方法第36-39页
    4.3 太学学官的待遇第39-41页
    4.4 太学学官的考核及升迁第41-43页
    4.5 太学学官的监督第43-46页
第5章 宋代太学官员的职能及影响第46-53页
    5.1 太学官员的职能第46-48页
        5.1.1 教育职能第46-47页
        5.1.2 教育管理职能第47页
        5.1.3 文化传播职能第47-48页
    5.2 太学官员的影响第48-53页
        5.2.1 政治影响第48-49页
        5.2.2 创新学制第49-50页
        5.2.3 对太学生徒的影响第50-53页
第6章 结论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玄宗朝宰相群体研究
下一篇: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