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梁悬索桥的抗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悬索桥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1.2 叠合梁悬索桥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大跨度桥梁风致振动 | 第15-25页 |
1.3.1 桥梁颤振自激力模型 | 第18-19页 |
1.3.2 涡激振动 | 第19-25页 |
1.4 叠合梁桥气动性能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1.5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7-28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叠合梁开口截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 第29-41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 第29-33页 |
2.2.1 节段模型参数 | 第29-30页 |
2.2.2 节段模型的设计 | 第30-31页 |
2.2.3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工况 | 第31-33页 |
2.3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 | 第33-40页 |
2.3.1 涡激振动试验结果 | 第33-39页 |
2.3.2 颤振试验结果 | 第39页 |
2.3.3 不同截面抗风性能比较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有限元及摄动法的三维颤振分析 | 第41-58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桥梁二维颤振分析理论 | 第41-45页 |
3.2.1 二维颤振方程的建立 | 第42-43页 |
3.2.2 颤振方程 Scanlan 半逆解法 | 第43-45页 |
3.3 桥梁颤振三维频域分析理论 | 第45-49页 |
3.3.1 基本理论 | 第46-48页 |
3.3.2 数值方法 | 第48-49页 |
3.4 基于摄动理论的桥梁颤振分析 | 第49-52页 |
3.5 颤振导数识别 | 第52-54页 |
3.5.1 强迫振动系统 | 第52-53页 |
3.5.2 颤振导数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3.6 桥梁三维颤振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3.7 摄动法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涡激力模型气动参数识别 | 第58-72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升力振子模型 | 第58-59页 |
4.3 Scanlan 经验线性模型 | 第59-62页 |
4.3.1 Scanlan 经验线性涡激力模型 | 第59-60页 |
4.3.2 气动参数识别方法 | 第60-62页 |
4.4 Scanlan 经验非线性模型 | 第62-65页 |
4.4.1 Scanlan 经验非线性涡激力模型 | 第62-64页 |
4.4.2 气动参数识别方法 | 第64-65页 |
4.5 Larsen 广义经验非线性模型 | 第65-67页 |
4.5.1 Larsen 广义振子涡激力模型 | 第65-67页 |
4.5.2 气动参数识别 | 第67页 |
4.6 涡激力气动参数试验识别 | 第67-70页 |
4.6.1 Scanlan 经验线性模型 | 第68页 |
4.6.2 Scanlan 经验非线性模型 | 第68-69页 |
4.6.3 Larsen 广义非线性模型 | 第69-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A (庙嘴长江大桥工程概况)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