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力特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概念第10-11页
    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分类第11-12页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第12-15页
        1.4.1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1.4.2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的发展概况第13-15页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2 钢-混组合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第18-30页
    2.1 组合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第18-20页
        2.1.1 基本假设第18页
        2.1.2 组合结构换算截面第18-19页
        2.1.3 组合截面弹性应力计算第19-20页
    2.2 组合结构的塑性分析方法第20-21页
        2.2.1 基本假定第20页
        2.2.2 第一类组合截面计算第20页
        2.2.3 第二类组合截面计算第20-21页
    2.3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分析第21-27页
        2.3.1 混凝土的徐变特性第21-22页
        2.3.2 混凝土徐变的应力应变微分方程第22页
        2.3.3 混凝土徐变的应力应变代数方程第22-23页
        2.3.4 混凝土的收缩特性第23-24页
        2.3.5 组合梁收缩徐变内力及应力重分布计算第24-27页
    2.4 混凝土温度效应分析第27-30页
3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徐变及温度效应仿真分析第30-60页
    3.1 工程背景第30-31页
    3.2 桥梁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3.2.1 有限元软件选取第31-32页
        3.2.2 基本假定第32页
        3.2.3 模型的基本参数第32-34页
    3.3 徐变效应分析第34-41页
        3.3.1 徐变对位移的影响第34-35页
        3.3.2 徐变对内力的影响第35-37页
        3.3.3 徐变对应力的影响第37-39页
        3.3.4 徐变的应力重分布随时间发展分析第39-41页
    3.4 徐变参数分析第41-48页
        3.4.1 加载龄期第41-45页
        3.4.2 相对湿度第45-48页
    3.5 混凝土收缩对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第48-51页
    3.6 温度作用效应分析第51-58页
        3.6.1 温度荷载下结构内力分析第51-54页
        3.6.2 不同日照温差作用下结构应力分析第54-56页
        3.6.3 弹性模量比及桥面板厚度对温差应力的影响第56-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裂缝分析计算研究第60-72页
    4.1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及负弯矩处理方法第60页
    4.2 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及裂缝宽度验算第60-64页
        4.2.1 中支座处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第60-62页
        4.2.2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中支座处截面裂缝宽度验算第62-64页
    4.3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下裂缝宽度影响因素分析第64-70页
        4.3.1 不同荷载工况下裂缝宽度计算对比第64-65页
        4.3.2 相对湿度对裂缝宽度影响第65-67页
        4.3.3 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的截面高度比对裂缝宽度影响第67-68页
        4.3.4 桥面板配筋率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分析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施工方法研究第72-91页
    5.1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在施工中施加预压应力的常用方法第72-74页
    5.2 桥面板施工顺序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影响分析第74-80页
        5.2.1 不同的桥面板浇筑顺序对成桥后恒载效应的影响分析第75-77页
        5.2.2 不同的桥面板浇筑顺序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第77-80页
        5.2.3 不同的桥面板浇筑顺序对位移的影响分析第80页
    5.3 支点位移法作用效果研究第80-89页
        5.3.1 采用支点位移和不采用支点位移对比分析第80-82页
        5.3.2 不同的支点顶升距离对比分析第82-86页
        5.3.3 不同的支点顶升方案对比分析第86-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形理论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指标的研究
下一篇:阻燃沥青的制备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