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家居产品的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0页 |
1.1 仿生学 | 第8页 |
1.2 仿生学的历史发展 | 第8-14页 |
1.3 仿生设计的研究内容 | 第14-19页 |
1.3.1 形态的仿生设计 | 第14-15页 |
1.3.2 功能的仿生设计 | 第15-16页 |
1.3.3 肌理的仿生设计 | 第16-17页 |
1.3.4 色彩的仿生设计 | 第17-18页 |
1.3.5 结构的仿生设计 | 第18-19页 |
1.4 仿生设计的特点 | 第19-25页 |
1.4.1 来源广泛 | 第19-20页 |
1.4.2 增加趣味 | 第20-21页 |
1.4.3 联想丰富 | 第21-22页 |
1.4.4 科技支持 | 第22-23页 |
1.4.5 刺激消费 | 第23-24页 |
1.4.6 学科综合 | 第24-25页 |
1.5 仿生设计方法 | 第25-29页 |
1.5.1 从生物到产品的仿生设计 | 第25-28页 |
1.5.2 从产品到生物的仿生设计 | 第28-29页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基于仿生家居产品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30-40页 |
2.1 选取家居产品 | 第30-31页 |
2.2 对产品进行元素还原 | 第31-32页 |
2.3 追踪产品要素的原生物模型 | 第32-40页 |
第三章 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40-50页 |
3.1 首先是确定生物的原形 | 第40-41页 |
3.2 对生物元素的特征提取 | 第41-45页 |
3.2.1 对生物形态特征的提取 | 第42页 |
3.2.2 对生物功能特征的提取 | 第42-43页 |
3.2.3 对生物肌理特征的提取 | 第43-44页 |
3.2.4 对生物色彩的提取 | 第44页 |
3.2.5 对生物结构特征的提取 | 第44-45页 |
3.3 将提取的特征立体化 | 第45-46页 |
3.4 将特征进行运算或变化 | 第46-48页 |
3.5 将模型与色彩结合 | 第48-49页 |
3.6 对产品的生产因素分析与改进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设计方法的实践 | 第50-62页 |
4.1 确定生物的原形 | 第50页 |
4.2 提取生物元素的特征 | 第50-55页 |
4.2.1 提取生物特征 | 第51-53页 |
4.2.2 选择应用的特征 | 第53-54页 |
4.2.3 对元素的特征进行抽象化 | 第54-55页 |
4.3 将元素提取的特征立体化 | 第55-56页 |
4.4 将特征进行运算或变化 | 第56-59页 |
4.5 将模型与色彩结合 | 第59-60页 |
4.6 对产品的生产因素分析与改进 | 第60页 |
4.7 实践的其它设计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