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9-10页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 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分类与兴盛原因 | 第13-17页 |
(一) 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 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分类 | 第14-15页 |
1.革命战争题材 | 第14-15页 |
2.现代军旅题材 | 第15页 |
3.军旅偶像题材 | 第15页 |
(三) 军事题材电视剧兴盛的原因与意义 | 第15-17页 |
1.政策调控,电视剧题材格局发生变化 | 第15-16页 |
2.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军事剧的进步 | 第16页 |
3.军事题材电视剧符合观众心理需求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变迁 | 第17-26页 |
(一) 军事题材电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17-20页 |
1.解放初期(1949 年-1966 年) | 第17-18页 |
2.初步变革期(1978 年-1989 年) | 第18页 |
3.和平年代(1990 年-1999 年) | 第18-19页 |
4.人性形象多元化的突破(2000 年至今) | 第19-20页 |
(二) 人物形象的多样化 | 第20-23页 |
1.丰富多彩的正面人物形象 | 第20-22页 |
2.突破传统的反面人物形象 | 第22-23页 |
(三) 女性视角的审美塑造 | 第23-26页 |
1.初期阶段——主要角色的陪衬者 | 第23页 |
2.成长阶段——主要角色的帮助者 | 第23-24页 |
3.成熟阶段——从陪衬到主角 | 第24-26页 |
三、 人物形象塑造对传统模式的创新 | 第26-29页 |
(一) 创作中追求饱满而又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 | 第26-27页 |
(二) 中国精神和阳刚气质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 第27页 |
(三) 军事题材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题材选择的模式化 | 第28页 |
2.人物塑造的脸谱化 | 第28页 |
3.内容传播的失真性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2页 |